标签:
健康哮喘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哮喘 |
阿司匹林哮喘
哮喘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因为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 induced asthma,AIA)。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可诱发剧烈的哮喘发作。阿司匹林哮喘占所有哮喘患者的15-20%。当AIA伴有鼻窦炎和鼻息肉时,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综合征。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是阿司匹林哮喘:(1)女性患者稍多;(2)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左右;(3)一般无儿童时期哮喘史;(4)重症哮喘多:初诊时重症哮喘患者占60%左右;(5)对糖皮质激素依赖,吸入激素用量大甚至需要口服激素才能控制哮喘;(6)多合并有鼻部疾病,包括慢性鼻炎、鼻息肉、副鼻窦炎及嗅觉异常。
阿司匹林哮喘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在服用解热镇痛药5 分钟至2 小时或稍长时间后,即会引起剧烈的哮喘发作,绝大多数患者的潜伏期为30 分钟左右。哮喘发作一般很重,常有发绀、结膜充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某些患者在服药后先出现鼻部卡他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痒、鼻塞,继之出现哮喘。有些患者在哮喘发作的同时可出现严重的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严重的还可出现意识改变、血压下降等表现。药物作用相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只有2~3小时,长的1~2天。称为阿司匹林哮喘的“药物作用时间相”。
患者也会因为吸入其他刺激性气体如油烟、杀虫剂等或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等原因引起哮喘发作也可以没有明显诱因哮喘大发作,称为阿司匹林哮喘的“非药物作用时间相”。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AIA可以分为以下三型:
1、哮喘基础型:该型患者在首次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引起哮喘发作前,已经有数月至数年的哮喘史,在原有哮喘的基础上出现了对解热镇痛药物的不耐受,在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后数分钟后就会引起剧烈的哮喘发作。
2、鼻炎基础型:少数患者在首次解热镇痛药引起哮喘前虽无哮喘史,却有常年的过敏性鼻炎史,即在常年过敏性鼻炎基础上发生的阿司匹林哮喘。
3、启动型:既往无哮喘史,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后引起第一次哮喘发作,之后不服药也会引起哮喘发作,类似解热镇痛药启动了哮喘的病情,称为启动型阿司匹林哮喘。有些患者在幼年曾经发生哮喘,但本人不记得,成年后服用解热镇痛药发生哮喘,这些患者也被归入了启动型。
阿司匹林性哮喘的治疗
对于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除了针对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外,还有具有特征性的治疗。
1、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NSAIDs
为防止危及生命的反应出现,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阿司匹林和其他抑制环氧合酶(COX)的药物,如吡罗昔康、吲哚美辛或消炎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双水杨酸、尼美舒利和美洛昔康等。尤其目前阿司匹林类药物广泛用于上感、发热、心脑血管疾病,加强这方面宣传尤为重要。
2、脱敏治疗
阿司匹林的脱敏治疗能较好地控制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的哮喘症状和鼻部病变,对于因其他疾病而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脱敏治疗尤为重要。
阿司匹林脱敏是通过反复和逐步增加接触阿司匹林剂量,从而减轻对阿司匹林的反应,直到所有反应中止。所有对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都能成功地进行阿司匹林脱敏治疗。对阿司匹林脱敏之后,对其他抑制COX的药物也会交叉脱敏。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顺耳宁)、扎鲁司特对阿司匹林哮喘效果特别好,并且同时对鼻部病变有效。
4、鼻部病变的治疗
对于大多数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来讲,鼻内给予氟替卡松是治疗鼻炎的有效措施。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大多数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是有效的,可用于合并有鼻炎的患者。鼻窦/鼻息肉也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后鼻息肉还会反复发生。也可选择阿司匹林脱敏治疗,尤其是当其他治疗失败或常需鼻窦/鼻息肉手术时,更应进行阿司匹林的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