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笔者从上周后半段就已经开始屡次强调,市场已经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的步入了弱势,接下来我们应该把眼光“向下看”,看看下方支撑的牢固程度和应该如何分批退守的策略,而不应该“向上看”,再去想心有多高,股指能走多远。但久违的反弹还是让人略有些激情,让人觉得股指俨然从今天开始又有了希望。严格的说,这样的反弹算不上有何力度,它甚至都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反弹:主要指数其实大部分时间仍然盘踞在昨收盘点位之下,它们还都是绿的!但就是这样迸出的些许红星,也够让人感到宽慰了,因为这其实是近一段时间大盘最强的一天!如果按代表散户赚钱效应的中小板综指来看,股指在近十个交易日中只有三根阳线(算了今天),之前只有1月12日涨0.43%,还是尾盘强行发力造成,而今天最高上涨幅度达到0.5%以上,这就告诉我们,今天实际上已经是十来天之内个股的最好表现了。
所以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我们已经被权重股的频繁“一招鲜”护盘蒙蔽了太久,现在才看到原来市场已经孱弱了这么长时间。久旱盼甘霖,久寒盼日出,看到股指有企稳向上攻击的迹象就有了盼头,这本是理所应当无可厚非的事情,那么是不是早盘惯性低开探低有所回升之后,就一定意味着接下来还有继续回升,把早盘的那点可怜的“收盘涨幅”继续扩大的迹象呢?是不是如同某标题党名博所说的那样“对于午后大盘,经历早盘的探底回升走势后,有望继续上涨”呢?心态转好是应该的,但看到目前这种情景就莫名乐观起来恐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实际上午评时归纳的两个理由:极端背离和一路下行都是股指能够暂时企稳的条件,但却不是股指能够马上转向再度向上的“灵丹妙药”。
不妨这样想,如果市场主力当真把前面所说的背离和破发之类当成“尚方宝剑”,汇集多方力量与空方一搏的话,还会有之前的下跌和破位么?也许有人会说,那不能有“诱空”么?这里用诱空解释是说不过去的,首先诱空也有底线和限度,笔者还没发现过“自残”式的诱空,反过来,逼空也不是诱多,而是真的有实力上涨,其次,假设这里真的是主力设的一场大局,诱引我们在2800点以下或者2700点以下“交出筹码”,继而实现逢低吸纳的大业,那么这么几天的破位下跌难道就够了?凭什么认定今天就是主力“改邪归正”的转折点?
当然,上面只是从市场心态来分析此处绝非说起来轻松的“反弹转折点”,从深层的经济学事实角度分析其实也是一样。譬如说背离,何谓背离?说白了就是美股带动欧洲以及香港股指走强,而A股却持续走弱而已,但我们要知道,美中两地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是不同的,虽然美国本身还面临着失业率以及财政赤字问题,但至少人家处于消费主导的经济中,人家有“低通胀”的优势,所以美国敢放任美元贬值,并且还三番五次的逼迫人民币升值,声称这样可以解决“通胀问题”。可实际情况呢?从2006年人民币升值到现在,通胀问题也一直持续到现在,美国正在通过不断地印钞夯实自己的复苏传统,而把价格问题源源不断的推到新兴市场。近阶段就是这样的情况,美国愈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活力加大,并购利好频现而走强,中国内地则愈因为调控紧缩政策接踵而至从而制约反弹乃至跟随平盘震荡的脚步。最近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缓解了节前所有的调控忧虑吗?没有!最近央票的停发虽然看似为“缴纳准备金率”让路,但实际上目前仅仅依靠央票已难以顺利回收流动性,除非大幅提升发行利率。因此节前的加息预期其实根本没有解除。
再来看看新股破发,其实在周五的文章中笔者已经用华锐风电“调侃”过这一现象了,即:其实破发本来就是欧美成熟股市IPO的正常现象,笔者在《新股传奇》系列连载中也写过新股定价的两难,现在只不过说明了A股一级市场定位越来越一步到位,越来越“成熟”而已,并没有多少必要去大惊小怪(假设华锐风电发行价40元,上市后涨100%,是不是又会有人觉得太疯狂?总之华锐风电发行价高也不行,发行价低也不行,里外不是人)。而董登新教授在今天的《“新股首日破发”期待“发行失败”》一文中也谈到了也笔者类似的观点:“事实上,在国外,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它绝不是有人所说的所谓‘尴尬’现象。据Bloomberg统计,无论是发达股市,或是新兴股市,新股上市首日‘破发’都是一种常态化现象,只不过,各地股市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比例有所差异而已。个在原本乐观的市场环境下高估的定价,如果上市首日遇上一个不够乐观的市场环境,则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就很容易变成现实。这也是新股破发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这是市场化的应有属性...实际上,“打新”应该与“炒旧”一样,具有对等的赚钱或赔钱的风险!”所以,难道现在要为了破除这个其实正常我们却认为“尴尬”的现象,而人为制造乐观的市场环境?这本身就是违背市场化理念的。
以上两者都是中午没有说完全的内容,现在展开了分析,我们也就知道为何市场看起来有诸多反弹的理由,但实际走势却是“举步维艰”。实际上,笔者在昨天已经通过时间和空间两重因素分析了反弹可能出现的位置和我们应对的策略,笔者绝不是不期盼反弹,但现在大盘连企稳之路都没有走好,就要求马上“跑”会反弹之路,这符合理性的思维吗?有三重因素可以证明市场仍然处于企稳的初级阶段,第一是“量谷”(即地量)有望成形,但仍需要后续的放量来证明,如果一直维持这种清淡的交投,那么反弹也只将是浅尝辄止的,操作意义有但更需要我们降低获利预期,而且难度也会增大;第二是中小盘个股出现了反弹,前面也说过,超跌的它们是需要反弹也能够引领人气的板块,但目前来看反弹力度还远远没有到位,第三是盘中股指的反弹节奏依然不稳,大盘股明显受到市场走弱的拖累而想着去“补跌”,而小盘股又没有统一的思路去指引,说白了就是人心依然“各异”,还没有到做空力量可以彻底衰竭被消灭的时候。那么,既然企稳的路才刚刚展开,我们就没有必要好高骛远的去先想之后的反弹能够走多高,目前沪指还剩的重要支撑有两个,一是国庆攻势的缺口上沿2677点,二是笔者强调过的中长期牛熊分界均线120周线2687点,后续若要真正发动可观的反击,两个位置最好都要得以保全,那么我们应该在本周剩下的几个交易日中继续观察这些重要支撑处多头能否积蓄力量与空方对抗,走好企稳之路。
友情链接:北京第一家私立儿童美术馆《彩翼儿童美术馆》
新浪微博火热召集伙伴中,点击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围脖一族!
我的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留意两类股的绝佳机会(1208),谁先发力谁就握有主动权(1207),震荡中只有它们才能持续突围(1203),现在就该布局跨年行情(1202),它们的一举一动直联大盘(12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