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2245不是2284,所以指数在下午短暂的惯性滑落后猛踩刹车,沪指在2248点处突然转向,在中石油的带领下出现了短暂的绝地反击,而后也暂时维持一个小周期图的攻击态势(类似2月1日下午的走势)。类似这样关键点位的挽救式下跌我们也看到过不少,比如2990点处的陡峭上攻,7月16日在濒临2566点时的尾盘翘头等等。但是2245的“神圣性”在股民心中似又更胜一筹,毕竟市场是“资金在人为”,在强有力的买盘至少要进行一波防守的情况下,此2250附近进行一番波折是可以预期的。有趣的是,今天沪深300指数刚好收在了2245点,也许是在昭示今后的命运?
也毕竟2245不是2284,再跌下去成思危老爷子的“只要高于2245点就是牛市”岂不是不奏效,岂不是真成熊市了?因此下午的几波放量中几只权重股着实卖力,除去受油价暴跌利空影响的资源板块(全世界都一样,美股资源板块也在重挫)以外,许多补跌个股甚至出现了买单暗暗吸筹的身影,比较明显的例子是贵州茅台(熟悉盘口的人一看便知)和中材国际等等。在港股疲软再次探底的情况下,权重股的坚挺是制人还是制于人?(很明显港股期待A股尽快结束“调整”),现在若不借助政策的话多半是后者。
我们不清楚部分机构重仓股的补跌是仅仅为了应对赎回的需要还是正常的仓位调整,不过其跌幅之大并不是因为卖方强力,而只是因为筹码太过集中,一卖必倒,象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了。在目前的点位上,已经下了好几个阶梯的板块估值是否一定要悲观面对,笔者无法揣测,但至少从行情上折射出两个因素:第一即是《求是》上所说的,信心经济已经严重动摇(这一点求得的确很是),看看一些手握资金的人对目前的低PE个股的反应吧,“这是个强周期行业”,“这个品种2009年没前途”,一个个都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看到了近三年以来的悲观愿景,说白了这种信心就是一个观点的PK,没有事实很难有太多说服力。当然了,与之相反的是许多低价股的“一日红盘”(今天又有一些前期强势的5,6元股封回跌停),这些股相比于上面的强周期行业来说,“前景倒是一片光明”的。
第二是在上涨过程中机构所买入的量比下跌过程中机构所卖出的量要多(我指8月后),而下跌幅度却完全大于上涨幅度。一方面,由于小非们冲淡了机构的流通比例,让一些资金的买入后难以得到收益,其不得不摊低成本或者离开,二方面,整体有大量的非机构资金流出导致了8月开始的“维稳大戏”甚至成为了机构的独角戏,在下降通道里,任何一次反攻受到的强压都非常剧烈,这使得部分机构在买入后完全无法得到任何效益(因为套牢盘只等被解救),进而反向操作造成新的套牢盘。诺安基金的退出导致平安7月2,3日的大跌就是很好的例子,如今港股平安早已坐稳50多港元之上,而A股却再难以逾越7月以前的屏障,尽管机构持仓额已经远超过了诺安还在的时候。况且机构本身的信心也是不足的,在8月的净买入期,大量的买盘均是“逢低吸纳”而不是主动攻击(您看,多么的尊重高抛低吸啊),股价能够保持平稳就算是上上吉了。
不管如何,补跌个股的背离在今天已经开始显现,更遑论权重股也出现了强烈的量增价减下影线式的标准“背离”动作。我们当然期待这种背离能够产生一次多方的共振(还要继续四连阴吗),即低价股踊跃买盘与高价股反弹之间的共振,不过如何判断这种背离产生的机会大小还是有诀窍的。简单的说,在全面打压的情况下许多个股已经蓄积了反弹的能量,如果这种能量以一次放量的长阳展现(类似8月20日),那么反弹不乐观,后续必定再循下降通道而走,因为这样的走势是多方无信心的最基本表现(只想着赶快拉高出逃)。如果是缓阳,则希望大些。如果有政策扶持(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社论,因为每天看到的都是这些,包括我自己也写烦了),则希望大些,如果有坚实的量能支持以及周边股指不出现异样的话,则希望大些。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则演化成中级反弹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如果都不具备,这种反弹也许就是一日或者半日的行情,投资者在此时也需要认清机会和风险的相对性,正确的掌控自己的资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