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的拐点还无法同步

(2008-04-21 16:04:22)
标签:

图锐

政策利好

高开低走

补跌

纠偏

股票

分类: 经典旧世

随着股市的越来越低迷,似乎每个关系到证券市场的人都会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尴尬。散户和机构们面临的问题在昨天《对话》的题目中得以反映:“抛,还是不抛?”,而对于本来职能就有限的证监会来说,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则市场必然滑向更加失控,更加严重的深渊,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如果采取措施的话,很明显又只会让市场找到短暂出货的借口。政策上国务院将稳定金融市场的重任务已经签发到了证监会头上,可是美国行使救灾责任的是美联储,欧洲则有各大央行,而我们在职能单一的情况下要完成扭转局面的任务可以说本身就十分困难了。正如曹凤岐所说:证监会已经在努力甚至尽力了,要想达到更多,必须要多方面切实的诸如明确经济以及货币政策的预期,树立起真正有效的公平监管机制以及诚信有效的体系之类的实际政策,而这些政策,都不是证监会一家能够完成的。

    其实观察一下3月12日A股的走势就可以发现,当时因为美股飙涨而大幅高开的A股给了资金拉高出逃的理由,当天沪深300指数振幅达到250点,足见市场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空头市场,这在单边市无疑是信心溃堤的先兆。错过一系列稳定市场机会的证监会绝对不会忘记在四年熊市中惊鸿一瞥的几次长阳不会不知道出利好也仅仅会出现高开低走的走势,正如去年连绵不绝的低开高走一般,然而此时如果不这样做恐怕困局会更加形成“死结”。有人会质问这样做是否会违背政府不干预市场,尤其是回归政策市的初衷?笔者不同意此观点,本轮牛市真正的根源就来自股改,它让国有企业的定价权不再来自大股东,而是来自市场,这本身是一种“解放思想”的行为,也一定程度的摆脱了市场和经济走向的背离性。那么当市场不能够理性的行使其“定价权”,导致虚体经济受到严重危机时,政策面有没有理由进行“纠偏”,让股改不留下后遗症呢?总是说中国市场不成熟,而这种不成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全流通所带来的系列难题和困扰,此时政策面的完善和不断推出规则,本身就是在让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换句话说,市场的自由性必须由充分的规则来保证。在这个时候推出《意见》,虽然还仅仅是指导意见没有建立惩罚机制,虽然还只能制约一小部分问题,但是动机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遗憾的是市场似乎并不领情,相比于政策的“松动”拐点,市场的拐点——不管是由跌转涨,还是说由快熊到慢熊的拐点似乎都并未产生,股指仍然振幅达到200余点。当然,这种遗憾是相对于利好的爆发而言的,在中午就已经说过,相信预计到高开低走的人并不在少数,并且正如以前的《越低开越保证红周一》一样,现在越高开,就越能激发卖方的热情,从而换来更加惨烈的下跌。从盘面上来看,机构们仍然迷茫,除了在煤炭股中取暖过冬之外,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许多只除权股和新能源,钾肥等强势股的跌停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这在说明市场正在进行对卖方的最后考验,尤其是,尽管同样是高开低走的大阴但是下午的走势与3月12日的不同,这种不同也能说明虽然大阴线已经无法挽回,但是已经有部分资金开始敢于买入。其实对于单边市场来讲,转势很难,而要吸引资金买入,除了股价已经低到足够有吸引力之外,就是经济走向的明朗性,如果这两个条件能够出现,市场那迟来的拐点才有望产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