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号晚间证监会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据透露是关于大小非解禁相关问题,证监会近期将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备受市场关注的股改限售股解禁进行规范。据了解,最新的指导意见规定,股改限售股、新老划断前IPO锁定股,到解禁期后,只要在一个月内想减持超过总股本百分之一的股份,都要去大宗交易平台。(由于是快评,消息还不够确切,但是端倪已经很清楚了)对于这条消息,很明显证监会已经深思熟虑过了一段时间,然而在种种情况下没有尽快的落到实处,到如今A股已经面临破三千点的窘境,政策方面终于坐不住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宗交易到底是何物?一般来讲是交易规模(数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市场的平均交易规模的买卖。大宗交易的成交价不作为该证券当日的收盘价。大宗交易的成交量在收盘后计入该证券的成交总量。并且每笔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价及买卖双方于收盘后单独公布最后还须了解的是大宗交易是不纳入指数计算的,因此对于当天的指数无影响。一个成熟市场是离不开大宗交易系统的支持的,我国也在2003年股市极度低迷时期推出了大宗交易系统,虽然当时由于人气问题一直没有太多响应,但是后来也逐渐形成了A股特色的一套交易体系:其中深圳和上海的一些规定略有不同,而且由于A股特色的停板规定,大宗交易并不会延伸到停板以外的价格,是促进交易稳定性的良好媒介。这样的交易虽然“好”,但是首先必须要买卖双方同时接受大额数目的交易(深交所还有更加麻烦的规定),其次交易双方将会透明营业部名称,因此这对大小非无良解禁是绝对有约束的,毕竟大小非想“随便抛”容易,想“定点抛”就难上加难了。虽然说在大宗交易中依然会出现利益输送等出现,但毕竟在公信力的监督下,想随心所欲会困难上许多。
由此我们不难解释这几天中国平安和兴业银行的突然表现,因为它们首先在基本面上或因为H股或因为业绩有支持,又是限制“大小非”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再来回顾一下周末市场的暖风:欧美股市大涨,两“油头”受到补贴,促进市场稳定发展的报告连续出炉以及这次的挥刀斩“解禁抛售”,可以说管理层已经充分意识到市场的稳定不容忽视,也是开始真真正正地落实承诺的“第一步”,所有的问题集中在,市场是否领情进而扭转目前一泻千里的走势?
从本周的一系列评论中笔者已经指出,最近一段时间股市的连绵暴跌已经并不是大小非的问题,而是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方向的紊乱导致机构的迷茫进而大肆抛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限制大小非不是利好——因为大小非曾经是下跌初期的主要功臣。对于市场而言,真正能够领情的永远是业绩的表现,从周末披露的报表来看,南方航空的季报并没有因为高油价而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其他一些基金重仓股的业绩如西山煤电,中国重汽等也都符合或者超过了预期,市场能否接受这些业绩进而让机构管住自己的“手”是关键。要让市场看到,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的增长依然存在,进而让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真正恢复信心,必须要通过政策的一个个落实才能真正实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