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姜小白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尊王攘夷端的是威风豪气,可是齐桓公在死后的遭遇也颇让人唏嘘。桓公病故后其余“五公子皆求立”;“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惨状?因为五个公子之间的利益倾轧与斗争,导致所有人都忽略了父王的遗体还没有被收殓。如今的市场不敢说如同桓公一般,但是也基本如此了,各方利益达不到共识之前,没有人愿意实质性的解救这个已经快亡卒的市场。其实在这之前部分资金并非没有发动过抄底“反击战”,煤炭,地产,银行都曾经是他们试手的对象,无奈双拳难敌四手,在面对“无厘头”杀跌的大小非面前,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儿。可想而知,稍小一些的资金或忙于自身解套,或忙于投身其他市场,则更加无暇入市了。
桓公之尸因为公子无亏率先触犯其他公子的利益收棺而被公子昭最终得到机会厚葬,公子昭也顺利做了桓公之后的齐孝公,究其原因,首先是无亏触犯了其他人的众怒,进而使得各方利益暂时的统一。而现在,中国石油这个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终于要跌破发行价了,中国平安这个千夫所指的企业也终于倒挂A-H股价了,在此情此景面前,市场各方的资金总算是逼迫出了一个共识(从50ETF来看,大资金追逐其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当然这个共识实际上对各方面都没有害处,因为拉升了蓝筹股最终的获益大头还是公募。盘面上来看,饱受大非解禁之苦的兴业银行蹦上了涨停,显示有部分大非已经减持完毕了,这是一个好现象,而另一个受大非影响的中国平安虽然早盘引导大盘,但是最终还是未能抵过国寿的涨势。尾盘有色金属的拉起相信是收到LME的影响,但是估值的剧烈分歧又要让机构去还它们自己所造的“孽债”,因此从总体来看,假使不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那么这样的涨势也只能算是自救行情而已。
究竟怎样从制度上解决?有关专家已经出了很多张牌了,但是首先一点是,信息的公信力度要得到切实的增强。尤其是在目前市场,消息面一有风吹草动则草木皆兵,投资者已经容不得一点点状况出现,而每当这种消息被证实有误后,市场则会象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更加的“哭闹不止”,继续倒逼有力的政策出现,这样的怪圈对证券市场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把这样一个问题得到解决,相信其他的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