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防备“夏季猝死”

(2007-08-15 16:09:50)
标签:

健康/保健

分类: 医疗保健
  最近,侯耀文因心梗猝死,引发部分中老年人对“猝死”这一话题的高度关注。有关医学专家称,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导致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凡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大汗淋漓、脉搏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人群:男性心梗圈定四十岁起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公认的全世界第一杀手。相关资料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症。每年全世界有1700多万人因为心血管疾病以脑卒中、心肌梗死这种表现形式终结了生命。材料还显示,80%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自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就北京市来讲,35岁至44岁这个年龄段的“白领、骨干、精英”男性,心肌梗死死亡率15年里增加159%。

  而老年心肌梗塞病死亡率已经达到24%-34%。死亡原因以休克占首位,其次是心衰、猝死、心脏破裂。不良因素有:1.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据报道,心梗病死率不到50岁者为14%,50-59岁为26%,60-69岁为38%,70-79岁为43%,大于80岁为58%。2.复发次数愈多,病死率愈高。3.心外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如急性心肌梗塞加上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心外并发症均可成为致死原因。

  症状:心胸痛要警惕心肌梗塞

  实际上,盛夏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不低,除了持续心前区剧烈疼痛,并伴有大汗淋漓等心肌梗塞典型症状外,不少恶心、呕吐、晕厥、一反平常的胸疼痛等,都可能是“心梗”的非典型症状。

  专家提醒,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但有时候临床上表现并不典型,因此值得警惕。中老年人心肌梗塞无痛性的原因,一般认为可能与中老年人痛觉迟钝、神经传导不灵,或因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迅速合并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导致脑循环障碍出现晕厥或意识不清而失去痛觉有关。

  因此,中老年人出现下列情况时即应引起高度警惕:1.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或休克;2.心率缓慢伴胃肠道症状但腹部体征不明显者;3.脑卒中伴严重心律失常或左心力衰竭者,均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做心电图监测以及各项化验检查,以防止延误病情。

  诊断:疑似心梗应及时做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急症,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表现:原有心绞痛的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性质(时间、程度、频率等)有加重表现,时间超过15分钟,应服含化硝酸甘油无效;突然发作重度心绞痛,病前有劳累、酗酒及精神创伤等诱因;持久或反复发作的夜间心绞痛;平素健康,或有隐性冠心病;在心肌梗塞恢复期突然出现重度心绞痛;心绞痛后伴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或心功能不全等。

  急性心肌梗塞时,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不难识别,大多表现为显著的心前区成胸骨后疼痛,疼痛多表现为绞窄式、紧缩样、压迫感,伴有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15分钟,含化硝酸甘油休息均不能缓解,如果又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尤其要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中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大多不典型,无疼痛或疼痛不剧烈的患者,应注意下列情况:凡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大汗淋漓、脉搏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或咯血等心力衰竭表现,或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血压病患者突然血压显著下降,尤其同时伴有心力衰竭者,也应想到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对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以防延误病情。

  预防: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肌梗塞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呼吁,只要大家不吸烟、管住嘴、迈开腿,多参加运动,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就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心脏的健康和活力状况不取决于年龄大小,取决于你是否真正采取了预防措施。

  1.放松精神,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2.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

  3.要注意气候变化,天气骤然变热,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出现血液浓缩,诱发心肌梗塞。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有不适。资料表明,高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之一。

  4.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睡眠,杜绝暴饮暴食、拒绝吸烟酗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