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向左走?向右走?
(2009-06-08 11:02:24)
标签:
杂谈 |
中产阶级:向左走?向右走?
因为上班太远,自从在单位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后,我的生活在短期内,就经常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
以前在郊区住了五年,习惯了那里的一切。就象一个恋旧的动物一样,虽然愿意急切地奔向新生活,但是对过去感情深厚,更何况有许多生活必需品还放在那里,一时之间,到底要舒服怀旧,还是要便利,通常成了我最近以来的选择题。
今晚,回哪里去住?我有时觉得开始象一个犹豫的皇帝,今晚要去哪座行宫,约会哪座皇妃一样。这样的心理,难免会让人觉得矫情,或者有些病态。答案在有些人看来很简单:快速地抛弃过去,一切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
但是,这个问题没有把人们的情感代价考虑在里面,它把生活简化为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事实上,生活常常并不那么简单,它充满了纠葛和复杂之处。
在做这样的选择时,它让我至少明白几点:
一是东西多了,其实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人们常常真正需要的其实非常少,比如你只有一个妻子,但你非要找一个情人的话,痛苦就来了。你可能因此就需要纠缠在选择之间:放弃哪边?或者两者都不放弃?但如果两者都不放弃,自己又陷入左冲右突的为难处境中。但是如果只有一个妻子的话,这种选择的痛苦显然就没有了。世上的人常常羡慕皇帝,但今天,我可以想象:许多清风明月的夜晚,那个正犹豫着去幸会哪一位皇妃的皇帝,他的内心里并不一定充满了去品尝新鲜感的喜悦,相反可能是愁眉苦脸的。因为这样的选择充满了情感纠葛——除非他真的做到冷血无情,否则,他选择谁,就势必要影响他对另一位皇妃的柔情。
所以,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非常少,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不是极大的丰富,而是专注。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在城里和郊区各有一套住房。《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做过一个二套居所时代,指出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将来会有越多越多的中国家庭会购置城里一套,郊区一套房。但是,房子丰富了,这样的生活就一定幸福吗?我的这位朋友说,事实上,她们去郊区度假的机会极少,相反,每个周末,好不容易全家凑够了时间去郊区小住,不是忙着拨草就是忙着收拾满屋的灰尘,好不容易收拾了两天,也该回城了。用她的话说是:整个一个来郊区做了一回小时工。
作家徐坤在一篇随笔里也写过这样的矛盾。当她有两套房后,不但发现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相反,却让自己常常陷入两难处境中。 有时,去住另一套房后,却发现一些重要的生活用品,比如想读的一本书,想看的一出碟等,都没有带,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第二个感慨是:生活一定没有完美之处。我们穷其一生的努力,当然是为了生活尽可能更完美舒适。但是,往往一种舒适解决了,另一种麻烦就来了。有了汽车,尾气和交通事故来了;有了电脑,颈椎病和各种网络成瘾来了;有了电视,电视米虫来了;所以,那些以为自己不幸福,是因为拥有的不多,而想要幸福就要想方设法去拥有更多的想法,一定是错误的。
因为显而易见:当你满足了一个愿望,你的另一种痛苦肯定会接踵而来。
所以,幸福一定和拥有的多少无关,而是和自己的内心能够放下,不苛求完美,平心静气,保持对一件事情的专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