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无性,但要亲密
(2009-06-08 10:34:33)
标签:
杂谈 |
即使无性,但要亲密
夫妻之间,如果没有性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苏醒为这个问题而苦恼地找到我。她和先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亲热了,在她看来,这本来是一件极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能结婚四年后,还天天象新婚时一样腻在床上吧。”她说。但让她受不了的是,她们的亲热少了,肢体接触的亲密机会也少了。
她这样描述现在的生活状态:经常下班后,丈夫回到家,两个人开始彬彬有礼的吃晚饭。吃完晚饭,她洗碗,丈夫开始看球赛。她洗完后,坐在他旁边也一起看电视。偶尔他们会交谈几句,但大多时候无言。直到十一点钟,两个人上床睡觉,彼此相安无事。
她觉得家象旅馆,她和丈夫象两个陌生的客人。她觉得内心里有一种压抑的苍凉和愤怒。那是什么,她也说不清楚。
她特别渴望,她们即使很少做爱了,但有更多的身体接触的机会。比如,她幻想中丈夫能够这样对待自己:下班后,他进门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问饭做好了没有,而是拥抱她,甚至爱抚的拍拍她的屁股,给她一个亲吻,夸奖她的菜做得好香。比如她还幻想看电视时,不是保持距离地各坐一边,而是丈夫能够主动招呼她,让她坐在他的大腿上,或者靠在他的怀里。
性少了,亲密接触的机会,就一定要少吗?
我当然会告诉她,不应该这样。事实上,很多夫妇之间的冷漠感,就这样慢慢产生了。到底是身体决定情感,还是情感决定身体?这就象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令人头痛。但是,如果你反思一下,从什么时候,你们开始很少拥抱对方,很少有一些肢体的亲呢行为,你就会意识到,一种生疏感和冷漠感,其实就在你们的关系中,渐渐滋生了。
伴侣之间,最好的示爱语言,其实是身体。电影《西雅图未眠夜》里的格、瑞恩一直幻想能够邂逅这样一个男人:他的手可以带给她一种人人都暗自渴望的,难得的平和与安全感。
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员彼特、蒂森曾经做过婚姻幸福的女性的测验。她们中的一些人在测验时开始前并未与丈夫有过身体接触,她们的心路速度和应激荷尔蒙水平迅速上升,另一些在测验前听到过丈夫话语鼓励的女性也没有能减少紧张感,就好象丈夫不在身边一样。相反,那些肩部或者颈部得到爱人短暂按摩(10分钟)的女性,在接受测验的时候则平静得多,她们的心跳速率和皮质醇的分泌都维持在正常水平。
这样的试验,在我看来,如果用在男人身上,同样适用,虽然普遍认为,女人更比男人缺乏安全感。
但为什么夫妻之间,无性后,往往日常身体之间的亲呢行为也渐渐消失了?
原因大概有很多,许多中国男人不习惯表达感情,觉得拥抱或者亲吻对方,都是一件有失庄严和丧失大男子衿持感的行为。许多男人习惯将感情压抑在心里,觉得不表达,妻子应该知道。但是,妻子不是他肚子里的萤火虫,哪里就一定看清楚?往往等妻子因为常期缺少抚爱而决定离开他时,他还纳闷;我很爱你呢?你怎么就不认为我爱你呢?
或者,结婚时间久了,孩子也出世了,必须在孩子面前,保持象个做爸做妈的样子。中国式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呢?那就是庄重,不能在孩子面前亲密,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如果在孩子面前打情骂俏,岂不让孩子看不起?以后怎么树立权威感?
事实上,儿教专家发现,父母在孩子面前适度的亲密行为,不但不会冲淡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反倒会给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号:父母是恩爱的,亲密的,长大后,我在婚姻中也应该这样对待我的伴侣。而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相敬如宾,不苟言笑,孩子会想:难道父母没有感情吗?还是婚姻就是这个样子?
长大后,他可能也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感情?
通常我们认为性,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亲密的语言。但是,如果将性概念广而推之,事实上各种身体之间的接触,都应该是表达亲密感的一种方式。一定不要以为,除了性爱,两个人其他的亲密就无足轻重,恰恰相反,当夫妻之间的婚龄越久时,这种非性爱以外的身体亲密,更要跃升为夫妇之间亲密的主要方式了。
帮助她梳头,夫妇之间彼此之间做一些亲密按摩,回家记住拥抱对方,当他或者她在厨房做饭时,从身后抱住对方;或者,象日本一位著名老作家回答作家渡边淳一询问的关于你八十岁了,已经不能和妻子做爱时,你怎么办时,他说:那我就在晚上睡觉时,握着她的手。
作家杨绛和钱钟书就把婚姻过得象一个亲密无间的幼稚园,两个人喜欢在家里绊一些小嘴,吵一些小架,或者互相象个孩子一样,你掐我一下,我逗你一下。那些总是打情骂俏的夫妻,看似天天斗嘴婚姻危在旦夕,但实际上婚姻基础往往牢固很得,相反是那些相敬如宾的夫妻,在外人看来平静和谐,但可能某一天,婚姻就悄悄的走到尽头了。
因为越亲呢,两个人的亲密感才会越深。相反,越不亲密,两个人的距离感才会越来越深。即使无性了,但一定要有日常的亲呢。否则,天长日久,两个人生疏的距离感大得能通过一辆卡车时,婚姻也便名存实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