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健康杂谈 |
【随笔】2015年,山东GDP总规模63002.3亿元,约1万亿美元,中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江苏,几乎和江苏不分伯仲。人均GDP1.5万美元,属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庞大的山东地方炼油化工产业(简称地炼),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山东经济不可或缺的顶樑柱。全省有39家炼化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3亿吨(不包括中国石化3600万吨年加工能力),占全国炼油能力的17%。目前,顶着全国炼油过剩、需求减缓的局面,还在逆势增长。
存在就是合理。山东地炼主要分布在淄博、东营、潍坊、日照、德州、滨州、菏泽等7市,初步形成鲁北、鲁中、鲁西南、日照临港“四大”产业集群,其中鲁北炼化产业集群(仅东营200万吨以上炼化企业17家)总能力7189万吨;鲁中炼化产业集群,总能力2750万吨(500万吨3家,300万吨以上3家);鲁西南炼化产业集群,总能力1000万吨(东明);日照临港炼化产业集群,总能力700万吨(海右、岚桥)。目标规划最终保持年加工能力1亿吨。
山东地炼的主要做法:按集群规划建设,调整布局,转型升级,评级评价,全部进入园区,获得原油进口权(17家)和成品油出口权,油品质量升级,提升技术水平,推行国五,改善安全环保条件,延伸产业链,鲁油鲁炼,抱团出海、淘汰落后产能3000万吨,鼓励联合兼并重组,重点扶持华益、京博、垦利、亚通、天弘、恒源、金城、汇丰(汇通天下,丰润九州)、清源、鲁清、东明、海右、岚桥(日照临港)等炼化企业,
鼓励企业联合、重组、并购等方式做强做大;引导全省内外资金,通过资产并购或者股权整合方式,组建全省区域性、以炼油资产为主、配套设施为辅的综合性集团企业,以中国石化为追赶目标,建设配套港口、仓储、码头(原油、成品油)、铁路专用、远洋原油运输、大型化工品运输,在期货、证券、基金、信托、融资租赁区域性银行,推进炼化产业证券化等。
建设外向型炼油集团企业,山东希望国家把山东建成大型炼油化工基地。现在炼油加工能力1.3亿吨,还不包括龙口叫停的4000万吨加工能力和中国石化3600万吨;钱塘江北面有上海石化1500万吨,高桥1000多万吨,赛科1000多万吨;南面有浙江镇海2000多万吨,舟山填平两个离岛(4000万吨,两条线各2000万吨,PX400万吨)等业务,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两期投资约1500亿元,名义上国家已批,常务副省长袁家端亲自抓。
中国炼化产业有两大集群,一是渤海湾炼油化工集群(大连长岛准备规模炼化建设),包括“三省两市”,该集群集中了中国最有影响的国有和民营炼化企业,可能占全国炼化产业的一半多生产能力,其作用和地位在中国经济领域是显而易见的。长三角炼油化工集群,主要以上海老石化产业为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向做精做细方向发展;浙江除了镇海石化外,舟山4000加工能力还在建设之中。
2015年,全国炼油加工能力7.8亿吨(2亿吨过剩),其中山东地炼加工能力1.3亿吨(实际加工6000多万吨),在中国只有中国石化(原油加工能力3亿吨)、中国石油(炼油加工能力2亿吨,其中实际加工1.5亿吨)加工比山东地炼高。从原油加工规模讲,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山东地炼,同属于中国炼油产业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主要有中国海油、中国化工、延长石化以及中国企业与BP、壳牌、埃克森、雪佛龙合作的石化企业。第三梯队山东200万吨以下“茶壶”炼油企业和辽宁、河北、山西、宁夏等地方炼油企业。
山东地炼,在国内面对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展开市场竞争,目前看在机制体制、决策过程、技术引进、地方支持上有较大的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外,其他方面还没有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油品出口在亚洲,面临与日本、韩国、新加坡争高低,必然是亚洲炼油投资效益会被大大挤压,可能结束日本、韩国、新加坡炼油一统天下的局面。
山东地炼的短板还有二个,一是“散”,规模总体都不大,大小炼化企业有60多家,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有17家,但还是很难形成集团优势。二是终端市场几乎是刚刚起步,除了在山东有一定市场外,全国其它省市几乎没有终端零售市场,要想建立较具规模的终端零售市场,非一日之功。
中国石化在山东有四家炼油化工企业,年加工能力3660万吨。齐鲁石化,始建于1966年,位于山东淄博市,占地21.7平方公里,加工规模1300万吨,141套装置,集炼油、油化、气化、煤化、盐化、化纤为一体,120多种产品,特点是“三总”,即“总平面、总流程、总产品设计”。最大问题是人太多,达2.5万员工。2015年销售收入800亿元,是一家令人尊敬的企业。
济南石化,位于济南市,始建于1988年,加工能力800万吨,吨油利润350元。该公司令人惊叹的是有一套装置世界唯一,即逆流重整装置工艺技术,为原创技术,实际是并流重整工艺技术的翻版。地方政府设想要搬迁。
青岛炼化,位于青岛市,始建于2004年,加工规模1200万吨,21套装置,20多种产品,装置新,工艺技术新,产品市场对路。当时建设青岛炼化的初衷和条件,山东答应关掉所有地炼,结果不但没有关,而且地炼越搞越大。该公司被地炼列为追赶目标。但目前也面临搬迁问题。
青岛石化,始建于1962年,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原来的石化区),加工规模350万吨,20多套装置,20多种产品。2000年由地方转划归中国石化。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被政府列僵尸企业,限制投资,限令搬迁。最近稍有松动,即由“死刑”判为“缓刑”,要求2018年必须搬迁、必须关掉。
山东人有搞化工的天赋和历史传承,公元前周朝齐国姜子牙(公元前约1156—1017年)执政时期,就搞盐化工,山东人在搞化工方面找到了感觉,且有历史基因,与河北人搞钢铁一样,有冲动,有历史传承。为此,国有石化企业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