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
一、“机会成本”低于同行。
2015年,神华盈利300多亿元(2015)。代表性煤电企业宝日电厂,每度电成本仅9分钱(海拉尔书记李世鎔说),一般2—3角钱。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吨煤成本80多元(完全成本),行业平均吨煤300元,吨煤利润28元,该矿全年盈利7亿元(2015)。技术和管理与同行的相对差别,产生的相对较低机会成本,形成了与同行的“比较优势”,是其鹤立鸡群的根本因。
呼伦贝尔草原(2016.7.23日)
二、与众不同的产业接替和互补功能。
三是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部分处前期论证阶段,包括氢能(前期研究,技术储备)、储能(处于研究和技术、人才储备阶段)、分布式能源(神华具有规模发展的条件)、智能能源系统(更多是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开发(最有远见决策、水比油贵早已成为事实,BP早就把水资源开发拉入其业务发展序列)等。
产业之间接替有序,战略搭配基本合理,功能具有互补性,即“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比较相对于单一煤炭企业,“比较优势”明显。
三
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年产3000万吨,用工约2000余人,掘煤的装备现代化程度之高,可以与世界同行相比,都毫不逊色(我见过的)。如山西太原重机制造的电动挖掘机,自重1000吨,轮胎高2米,价值3000万元的庞然大物,一斗载重35立方米,配合湖南湘潭制造的200吨和内蒙包头制造的300吨载重翻斗车,组成高效率的现代化技术装备体系,保证了机会成本的相对洼地。
自重1000吨履带式电动挖掘机(太重制造)
神东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煤基能源产业(现有主体产业),应坚持“传统产业清洁化,清洁产业规模化”的方向,同时,放大盈利产业的规模,适当控制微利产业,有可能煤化工是影响“比较优势”杀手锏产业。发展煤层气(瓦斯)产业是一举多得产业,也是盈利产业,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产业。
我不感兴趣神华的口号,而且太多,很感兴趣其团队“沉稳、含蓄,后发制人;机敏、热情,先发制人”的工作和行为策略。欣赏其公司“野心”(建设世界清洁能源巨头)和“突围”谋划。喜欢其最突出的特点,有一批“干活的人”。中国企业能不能搞好,不完全在于体制和机制,而在于人,尤其企业一、二把手,成败都在他们手里。中国“需要马云,更需要刘志军(尽管有罪,但干活)”,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或空喊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