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自由

分类: 器物学 |
五月枇杷实,
青青味尚酸。
猕猴定撩乱,
欲待热应难。
宋·梅尧臣
于水果中,小涛最爱者,枇杷当属其一。小满之后,天气渐热,看着美邻的院子里,枇杷树已挂满果实,小涛不觉满口流涎……
枇杷原产我国东南部,因叶子形似琵琶而名。枇杷非但好吃,而且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之功用,枇杷花、枇杷叶还可入药,制成“枇杷膏”、“枇杷露”。
印象中,好像是《笑林广记》里,有一则故事:某人写张字条,让仆人去买枇杷。其妻看过,发现文中的错别字,遂打油一首,戏谑道:
琵琶不是这枇杷,
只为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美邻的小院,拾掇的干净整洁,一年四季,都有应时的鲜花,还有几只可爱的猫猫,在花草丛中闪转腾挪。真是羡煞旁人!据说,那株枇杷还是专门从老宅移栽而来,花费了不少力气呢。
与美邻攀谈之时,小涛忍不住摘下几个,边聊着天,边剥皮去核,放进嘴子……哇!鲜肉多汁、口感肥美!小涛赞不绝口,索性就管这园子叫“金陵枇杷园”吧。
之所以加上“金陵”二字,是为了与苏州的“枇杷园”相区别。苏州那处同名的园子位于拙政园中,需先找到一处景点,曰“嘉实亭”者。今人于亭内悬挂“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的对联。
亭周绿荫环绕,云墙似游龙,圆门如满月,门额上提“晚翠”二字,便可心领神会。此取周兴嗣《千字文》中“枇杷晚翠”之语。穿门而过,再回首,便可见“枇杷园”三字,顾盼一笑……
每年五六月间,“大似明珠径寸,黄如香蜡成丸”的苏州枇杷,行销各地。苏州的枇杷非但名声在外,苏州人的枇杷之爱更是由来已久。
据苏州考古所和苏州博物馆的专家们介绍:苏州三元村,曾发掘过一座元代石椁浇浆墓。墓中曾出土一件灰陶枇杷供器,上面共有68颗枇杷果,枝叶缠绕,栩栩如生。
将枇杷的枝叶果实堆塑成山形,寓意“枝繁叶茂”、“子孙满堂”,由此足见,元代的苏州人是多么喜欢吃枇杷。
最后,以南宋·戴复古的两句诗,结束本篇。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