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品牌,还是要品质?
在加多宝公司就王老吉商标事件在北京开完新闻发布会后,广药集团前两日也在广州就王老吉红罐商标回收后战略发展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事件很明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是广药集团生了一个小孩,加多宝帮着养大了,孩子大了,会赚钱了,广药又要回去了。民众说广药贪心,但加多宝必须反思自己当时为什么不从法律上保证自己对王老吉的“监护权”。于是现实是这样,广药要回了王老吉的红罐商标,而加多宝拥有红罐凉茶的配方、销售渠道和营销资源。而这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惑,造成两难选择是,你是要王老吉的品牌?还是要加多宝的正宗凉茶品质?
在现实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目前房地产市场还不成熟,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资金型密集的行业,也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一个行业。开个小店,亏了也就是100万以内的压力,而搞房地产,如果搞不下去,就是以亿为单位亏损的,这样的压力一般人是无法承受。于是,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和积累,开发商才不断扩张,不断地形成自身企业的品牌和风格,形成市场上的巨无霸,如万科地产、保利地产、绿地集团和恒大集团等发展上;另外惊人的利润也让一些社会资金进入房地产,形成大大小小的开发商,随着市场的起伏,稳健发展。
十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造就了万科、保利和绿地等楼市品牌,它们在不断给自己各种类型楼盘贴上标签、不断通过媒体给购房者各种承诺的同时,购房者也给它们贴上了标签。购房选品牌,选的不是楼盘品质有多好,选的是大开发商的承诺,或者说是对自身品牌的珍惜。在房屋漏水、物业走样,甚至房价下跌补差价等等争议问题上,由于大开发商更加珍视自身品牌,很容易在这些问题上向老业主妥协,更容易达到补偿。但对于一些中小开发商来说,可能一辈子就做一个楼盘,项目结束,将后续交给物业,如后期产品出现问题,业主想找一个上诉的主体都找不到。
人们选择品牌,也容易依赖品牌。但在房地产市场不成熟现状下,品牌不能保证所有项目的品质,有时候店大压客的情形频频出现,品牌开发商做一个项目从拿地、规划、审计、施工和交房整个流程下来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你可以表扬大型开发商的神速,但“萝卜快了不洗泥”,谁能保证项目产品施工上没有“劣迹”,购房者买到了品牌下的样板楼和样板间,但在户型、空间和居住的舒适度上却达不到要求,相反一些开发慢、施工慢且在设计上反复修改的中小开发商,在产品品质、户型设计、园林规划、空间使用和舒适度的要求上反复折腾,最后的结果是产品品质的不断高端、不断人性化,不断契合居住的要求。
选品牌,还是选品质?这就像未来民众是选择王老吉,还是选择加多宝凉茶一样,充满了困惑,买房,选择品牌,可能就牺牲了一些户型、空间上的苛刻要求,选择产品品质,可能就要牺牲品牌。但这些都是相对的,绝对的是每个人自己的决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