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九千亿元保障住房投资终结暴利开发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11月12日表示,今后三年内要新增加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并完成200多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总投资将达到9000亿元,平均每年3000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强力度地推广保障性住房是和中央“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精神相一致的。从中央精神表态来看,今后三年保障性住房将成为房地产投资的重点,并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住房销售套数基本上维持在500万~600万套左右。而建设部门在未来三年内要集中建设接近600万套的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作为经济适用房看待)和200万套廉租房,每年200万套的经济适用房将占全国住房销售量的三分之一。保障性住房将占据房市半壁江山,房市将有商品房为主导的市场向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政策住房市场和房地产企业投资为主的商品房市场双轨并行转变,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和完善,将对商品住房市场需求产生极大的分流,将迫使普通商品房房价逐渐走低。
在成本价格的影响下,制度不完善,房市一直维系着靠拿地、盖房、暴利的开发模式。在房价暴利掩盖下,房市逐渐变成了一个以投资为主导的房市,房价泡沫与日俱增,房价越来越高。中产阶级和中低收入者逐渐被排除在高房价之外。一旦入市购房,他们就成为高房价的炮灰。房价的逐渐走高,也让土地出让金出现天价。“面粉贵过面包”的倒挂现象频现。在如此高额成本的推动下,为了维持原有的利润,开发商不得不尽力鼓吹高房价,死保房价。这就是在如此低迷的行情下,开发商依旧不降价的原因。
政府如此大规模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就是要把畸形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以保障民生自住为主导的房市。房地产行业确实将继续充当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角色,但是要在而满足居民基本的住房消费,并且能够给高收入阶层提供改善型住房需求的发展轨道上进行,先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在此前提下再去发挥市场对住房资源的配置作用。
随着政府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性住房双格局的建立,保障性住房分流整个房市的需求。开发商要改变开发思维,或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或者走走高端,高品质商品房市场路线。无论参与那种住房开发,肆意抬高房价,维持暴利的发展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