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看国企金融投资风险

(2008-10-23 02:48:28)
标签:

中信泰富

金融风险

外汇亏损

国企

147亿

财经

分类: 财经独评

           润物:中信泰富巨亏事件看国企金融投资风险

 

  中信泰富的“外汇投资巨亏147亿港元”的消息传出后,其股价大跳水。昨日,中信泰富在港股高开293点时狂泻38%,截至收盘跌幅则扩大至55.10%,报收6.52港元,全天市值蒸发70.8亿港元,而包括高盛、花旗等众多投行机构则不约而同将中信泰富投资评级下降为“卖出”。
 
  事情还不算完,中信泰富早在九月七日已知悉在外汇衍生投资录得巨额亏损,在六星期后才正式向
外公布。严重违反了上市的规定,要故意套取利润之嫌,证监会已经正式对此事进行调查。

 

  中信泰富外汇巨亏事件出现,不会是准国有企业的个案。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参与金融投资,购买金融衍生品的国企,利用杠杆效应取得暴利的企业,在流动性紧缺的情形下,在危机兵临城下压迫下,一个个“裸泳者”会纷纷现形。

 

  事情出现不可挽回,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如何来问责给国家财富、国有资产造成的个体?如何建立和打造国有企业金融投资的风险控制体系?如何完善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在未来金融杠杆投资中取得教训。

 

  此次中信泰富的外汇投资亏损,主要原因由于该集团财务董事没有遵守风险政策,在未事先取得主席批准前签订合同,导致亏损,主要负责人财务董事张立宪与财务总监周至贤现已辞职。在如此重大和巨额的公司投资行为中,竟然不是投资执行部门在操作,而是整个财务部门在运作,而且根本就没有问责机制,仅以辞职以些天下,显然无法堵住投资人和国人的怀疑。接受中信泰富的解释,可以看出国企的财务制度和责任承担机制是多么的紊乱。

 

  一个财富董事和财富总监就能运作公司一年利润风险的资本投资,实在不可思议。但是这个也不是个案,2004年,在新加坡上市的石油交易企业中航油因从事油价投机衍生交易而蒙受了5.5亿美元亏损;2005年,负责中国战略商品储备的中国金属交易员刘其兵,因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进行铜的卖空交易而亏损6亿美元。相对于,此两例投资问责的悄无声息,中信泰富问责力度还是有了进步。但这显然不够,显然无法向投资者和国人交代。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可以推断中国国企的财务制度的混乱和信息披露制度的滞后。目前会计准则中存在争议,某些投资资产划入表外,不到特殊时刻,投资者并不知道亏损额度,甚至不清楚是否已经发生了亏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信息的滞后,一方面可以让国企亏损的负责人漫天过海,欺骗监管层,免遭问责;岭一方面是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和国有资产。作为大型的国有资产在大型金融投资上,必须按照先进的财务会计标准,在资产价值公允,表外业务持续经营,资产负责表公开信息等方面做严格的执行。

 

  做金融衍生投资,最注重的是风险控制,而由于国企财务制度和问责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资金管理者在高额利润前,赌性十足,未能及时识破其中投资风险,不能及时平仓或者无法平仓。这种赌博性的投资也未能或者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使得亏损源源不断。一个个亏损大洞纷纷显出。

 

  国企走现代化的公司管理制度路还很长,需要长期摸索的过程。但是这个学习的过程,以如此多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投资者亏损为代价,实在是有点不值当。特别是在这些亏损本来在可以控制,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流失,只能让人仰天长叹。

 

如有兴趣看我的其他经典评论:

 

降低住房交易税难改居民购房预期

 

政府为什么救楼市?

 

再多救市也难使股市、楼市短期回暖

 

楼市如正常 就不怕唱衰

 

房价的下行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救楼市是用未来崩盘为虚假繁荣买单

 

润物:救市是应对金融危机的短视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