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拾起江南的落红——施施然的经过与诗意

(2010-12-01 17:30:00)
标签:

施施然诗歌读本

葬花词

牛黄

江南

文化

分类: 关于施施然诗歌的评论

拾起江南的落红:施施然的经过与施施然的诗意
——读施施然诗二首《拾起江南的落红》、《途经柳如是墓》

文/牛黄

拾起江南的落红——施施然的经过与诗意

 

    牛黄:诗人,企业负责人,著有诗集《写在纪念册上的诗》、诗歌散文合集《乡风温柔》等,以及文学评论等多部著作一百多万字。 

 

    拾起江南的落红

         /施施然

 

    我来晚了!我的江南
    怎么可以让一位娟娟秀女,隔空等待
    在湖心亭上?即使温婉
    如我。你看啊——
    杏花雨缤纷。烟柳丝飘摇。我的姐妹
    早已在枝头上
    端端绽放。连油菜花也铺开了明而亮的花毯
    而迟到的人儿把歉意写在脸上,步履
    匆忙。唉,这些
    等不及撒落一地的心事,真
    费人思量

 

    拾起你的落花,犹如
    拾起我的芬芳的时光。谁又能将我
    有一天消退的嫣红,轻轻
    捧于手上?         
               2010-04-22

 

   《拾起江南的落红》好似施施然的葬花词。这首诗清新、馥郁、独特,带有江南烟雨空濛的浸润感,精细有如江南园林景观,构筑精巧。尤其是末段,一脉温婉,一丝浅叹,就像细细的针尖,就这么轻轻地扎在我们柔软的心壁,令我们心肌感奋和舒张,心底的温婉就有如她施施走过江南一般。读这首诗的成诗日期,这当是江南的四月下旬,春天快过完了。因为作者起句就是:我来晚了,我的江南。起句如一阙沒有过门的曲子,疾速直奔主题。

    施施然这个笔名,开始让我费尽思量。百度一下: (1) 形容走路缓慢,施施而行。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2) 形容扬扬得意 [妻]与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对这两种解释我不以为然。我想诗人自有她令人不知的本意。反正这叠加字音与诗结缘后如浓缩铀,在诗坛爆出一朵漂亮的蘑菇云,令中国诗坛瞠目:一年的诗龄,博客的点击率近五十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诗人本名袁诗萍。身在今天的北方,心在民国的江南,四分之一旗人血统,美术专业毕业。之前多写作散文、随笔。自2009年11月开始诗歌创作,同期进入爆发性写作状态。诗歌主张:“自由、性灵、超越,以一颗古典柔软心,穿越而今现在”。去年11月26日,施施然在她的博客上贴出了平生以来写的第一首诗。她说,于她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此它把自己的生命和诗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之后的不到一年多时间,施施然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歌,并陆续在《诗刊》、《诗选刊》、《山花》、《绿风》、《天涯》、《中国诗歌》、《诗林》、《山东文学》、《羊城晚报》等刊物上发表。

  写诗使我找到了灵魂的出口,缓解了写诗之前不能透彻表达的精神上的疼痛感。因此我把我的诗歌定位为生命写作、心灵写作、文化写作,并尽可能地呈现出我生命中的景观、气象和文化,恪守我内心的现实。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它们从来不是虚拟的,一开始就已抵达现实,网络不过是一种表达的工具。”---- 施诗人如是说。

    江南是诗人的情结之一。(读其诗和自白,她另一个情结应当是民国了)。而姹紫嫣红的江南春天,自然是她企划要去赏的。可是,因俗世的种种原因,却使她错过姹紫嫣红春天的最明艳的佳期。不过,对于诗人,来晚了,倒不如说来的正是赶巧时候。桃花、杏花已经落了,嫣红的芙蓉也已开到晚期,有一些已经落在地上,泣血一片,美得惊人,也美得痛心。这是江南独有的大自然抛洒一地的诗美,让来晚的她,有别开生面的灵感,这感受令诗人想了很多……由江南的落花,想到自己的青春。就如黛玉葬花词中所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由彼及此,诗人则感叹起这江南的落红,它“犹如/拾起我的芬芳的时光。谁又能将我/有一天消退的嫣红,轻轻/捧于手上?”
    这首诗有着婉约的江南特点,如玉一样的温润。与我们读过的她的《贺兰山没有迟暮》这样的颇有秋瑾气概的豪放侠义诗大有区别。非同寻常的诗感,词语与意境上偏重美,有如晨起,碰上住家主妇美好心境,而为我等备下的早茶小点,异常的精致。江南美景融化了她,还是她的诗境融入了江南?江南春暮触动了她的心事,还是她的心事铺陈了江南?不管怎么样去猜测都不过份,反正她细腻婉约的心境,的确是感动了我们柔软的内心。这首《拾起江南的落红》呈现出诗人生命中的那一霎间的景观和感受,是那样鲜活地激荡着我们的内心深处。在俗世之上,面对落红遍地,我们早已麻木了。是这首激动我们内心的小诗,使我们生命元素清零之后的漠然情感得到重视与回归。

    《途经柳如是墓》则是她写作《拾起江南的落红》仅隔一天的作品。

 

    途经柳如是墓

        /施施然


    清雅的南风拂过虞山顶,拂乱
    我的发。身后,宝塔飞檐
    如一只玉手弹拨古琴的弦。我在琴韵中
    饮一杯香茗,身旁是几位健谈的诗人
 

    冲向山下去的不是风,是
    幂幂中的牵念。那里有你在葱茏中
    雍然下棋,抚筝,叹世风日下。偶尔
    侧耳倾听,行走在
    空旷的传说
 

    我们隔着青山相望。我想告诉你
    四百年后你依然是个传奇。风
    却没有捎来任何讶异,似乎
    你早已知道,有一天
    我会从你身边施施然经过      
           2010-04-23

 

     诗人曾在散文《最好命的风尘女子》里写过柳如是。柳如是色艺双绝,是秦淮八艳之一,文采更冠八艳之首。然而,柳如是身上的闪光点绝不仅仅是这些,她在清军入关时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则更是男儿所不如。这也是成就柳如是的传奇之处,因此也是诗人最为欣赏的。柳如是的墓建在常熟(钱谦溢的故居),作为四百年之后的女诗人施施然,途经她的墓,自然会有一番感想和凭吊。

    诗人在《最好命的风尘女子》一文中说过,“……相对于陈圆圆、李香君以及其他朝代的风尘女子们在情感和命运上的飘零、依附与坎坷,柳如是称得上是一位活出了自我尊严和主张的一代奇女子。”她个人对四百多年前的奇女子柳如是的首肯可见一斑。那隐藏诗歌中迫切与仰慕之情不言而喻。

 

    冲向山下去的不是风,是
    幂幂中的牵念。那里有你在葱茏中
    雍然下棋,抚筝,叹世风日下。偶尔
    侧耳倾听,行走在
    空旷的传说

 

    我们隔着青山相望。我想告诉你
    四百年后你依然是个传奇。风
    却没有捎来任何讶异,似乎
    你早已知道,有一天
    我会从你身边施施然经过


    结尾处的“似乎/你早已知道,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施施然经过”,妙在既嵌进了诗人自己的诗名,同时更有一种空间与时间上的在场感。柳如是作为一名乱世风尘才女,自始至终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因为有柳如是的义举,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风流野史就有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

    四百年前一个钱姓的男人因一个柳姓女人而生香生色。这一个柳姓女人因了四百年后一个女才子诗人的爱慕,在现代诗的分行断句里重现她的光彩,是诗人施施然经过又施施然地释放她那施施然诗意的过往。

                       

                                       文章来自牛黄搜狐博客“施施然诗歌读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夜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