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
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34
  • 关注人气:15,6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师大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写给一生一次的美好相遇

(2013-05-09 14:07:52)
标签:

浙师大方卫平教授

儿童诗

《从前有个小小妖精》

《小孩儿来啦》

女性治愈系读物

分类: 2.书架

   和方老师的物理距离确实很远,他在长江南,我在黄河北。真是很多年没见了。记得第一次和方老师讲话是2007年。那年我们《超级宝宝》杂志和浙江师范大学共同在北京麋鹿苑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本土原创图画书研讨交流会。在那次会议上,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方老师,感受方老师的语言魅力。

    浙师大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写给一生一次的美好相遇

     7年过去了,我和方老师很少有机会见面。这次把作品给了方老师,百忙中的方老师写来的序,叫我充满了感激和谢意。浙师大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写给一生一次的美好相遇

写给一生一次的美好相遇

                                                                       方卫平

 

    保冬妮和她的女儿浇浇合作了两本书,母女俩一文一图,一写一绘,除了别致的意趣,其中更洋溢着言语道说不尽的深情。

    读冬妮的童诗,你会觉得她是真的走进了孩子的世界,透过他们的眼睛、感觉和充满幻想的心灵,来表达他们独特的认知、感受和想法。

    收入《从前有个小小妖精》的童诗,从各种角度描绘孩子生活中那些缤纷的想象、新鲜的趣味和无稽的游戏,诗歌节奏明快、叮咚有声的韵律烘托出童年生活中抑制不住的那份自由、欢快和潇洒。这使得她的一些童诗读起来似乎莽撞摇晃,却也颇有些无厘头的意趣。一个孩子,就是她自己世界里的“小女王”,这里的一切仿佛都为她而在,一切也仿佛都迎着她而来。“我的晴天,/我的树。/我的云彩,/我的路。/我的太阳,/我的鸟。/我的脚丫,/跟我跑。”在这样充满张扬感的“我字体”诗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与身边万物之间天然的一体感,以及她想要以自己的语法建构和诠释这个世界的天真的自信。这一充满稚气却也充满气魄的“指点江山”的身影,其实是童年无边无际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表现。

    所以,作家也以诗的方式提醒我们,成人世界有时以怎样的不经意扼杀着童年这份珍贵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分数的逼迫下“刻苦与牺牲”的小孩(《真心愿》)、在僵化的管制中被勒令“闭嘴”的小孩(《闭嘴》),在残酷的校园竞争中“得不到奖励的小孩”(《得不到奖励的小孩》),是童年世界里那些随时会令我们感到沉默的身影。尽管如此,这些诗歌最后却无一落在一种沮丧的情绪里,相反,作者要让这些孩子的童稚和幽默照亮他们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自己为自己开解困境。这样的安排进一步凸显了儿童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能量,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时代里属于孩子们的新的文化姿态。

    然而,这个看上去由孩子作主的世界并不是惟我独尊的,它有力地抵抗着来自成人世界的专制,却也保持着与这个世界之间真挚的情感牵连。这部诗集里,我个人最喜欢《妈妈,我不会走远》一诗。诗歌中,与“妈妈,我不会走远”的反复表达相伴随的,是一个孩子逐渐远离父母、走入世界的身影。这里,表达中的“不会走远”与事实上的“不断走远”之间,既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反差,又巧妙地传达出了成长中的孩子对妈妈不变的爱和牵挂。诗歌末行以妈妈的一句“我知道”结尾,看似简单的回应,蕴含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那份自豪的牵念和理解的深情。

    我惊讶于冬妮能够把一首儿童诗在形式、内容上的朴拙稚趣与情感、气韵上的意味深长如此完好地融合在一起;不过,读了她写在《小孩儿,来了》中的那些属于她和女儿的共同的故事,我想,这一切其实顺理成章。“小孩儿来了,小孩儿还会走的”,或许,只有母亲们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场多么短暂、多么甜美、多么珍贵的与孩子之间的“相遇”。

    我相信,冬妮和女儿合作的这些诗、画和故事,也是她们一起写给和画给这场一生一次的美好相遇的纪念。

                                                       2013年3月15日于

                                                        浙江师范大学红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