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儿……》节选3

标签:
图画书杂谈 |
分类: 2.书架 |
我手上有一本即将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图画书《雪孩子》,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品,故事简单,情感充沛,画面温暖,应该是3岁宝宝的必备书吧。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P2
一个明媚的冬日,兔宝宝整个早上都在忙着堆雪人。
“兔宝宝,你的雪人真可爱,”兔爸爸说,“不过,你待会儿再堆好吗?去摘些浆果回来,我要做午后茶点了。”
P5
“如果我走开的话,雪人会难过的。”兔宝宝说。
“没关系,”兔爸爸轻轻地说,“它只是个雪人而已,它不是真的。”
“不,他是真的!”兔宝宝大声喊道,“他当然是真的!他是我的朋友啊!”
P6
兔爸爸亲了兔宝宝一下,“不要跑太远哦!”
“知道了!”兔宝宝回答。
P7
“篮子一个,我一个!”兔宝宝沿着小路连蹦带跳地哼着小曲儿。很快,兔宝宝的手上粘满了紫色的浆果汁。
P8
采浆果真好玩,兔宝宝高兴极了……
兔宝宝甚至都没发现空中飘落的雪花。
P9
一只知更鸟从眼前掠过,兔宝宝开始追逐……
穿过光秃秃的树林,兔宝宝随着打旋的雪花跳起舞来。
P11
一会儿,知更鸟就不见了。兔宝宝停了下来。
兔宝宝找不到刚才的小路了。
旋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眼前的原野看起来怪怪的。
“我该怎么办呀!”兔宝宝哭了起来,“怎样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P12
就在这时,一片柔和的光芒在树林里闪烁。
呵,站在雪地里朝自己微笑的原来是雪人啊!
P13
“我就知道你是真的!”兔宝宝喊道,“可是……雪人,只剩我自己了。”
“不对,”雪人笑着说,“我也在呢,好伙伴,我一直都跟你在一块儿呢!”
P14
雪人拍拍兔宝宝身上的雪花,一下子把兔宝宝举到肩膀上。
“我要带你回家喽,”雪人大声说,“抓紧喽!”
P16
“我们要回家喽!”雪人笑着抓住了兔宝宝的手。
眼前的一切都在银色的冰冻世界里旋转,雪人和兔宝宝仿佛已经飞了起来。
“爸爸!我回来了!”兔宝宝喊道。
P15
雪人和兔宝宝在小山坡上呼啸而过……喔——
最后,他们落在上了冻的小溪旁边的一个雪堆上。
P17
“WHEEEEEEEEEEEE!”
P19
忽然,雪人跳到山脚下的雪堆上,停了下来。
“我们现在要走路了,”雪人把兔宝宝抱进自己温暖的怀抱。
“我们离家很近了吗?”兔宝宝兴奋地叫着。
“是不远了,”雪人说。
P20
在这个雪花飞舞的夜里,兔爸爸非常着急。兔爸爸在冷风中冻得直发抖,“兔宝宝!兔宝宝!你在哪里?”
P22
“爸爸!”听到兔爸爸的声音,兔宝宝高兴地从雪人身上跳下来,蹦蹦跳跳地跑向花园。
兔爸爸拍拍兔宝宝,紧紧地抱住了兔宝宝。
“谢天谢地,你终于回来了,”兔爸爸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我很担心啊。”
P25
“我不是一个人啊,”兔宝宝说,“我的雪人一直都和我在一块儿呢。”
“他现在还在吗?”
兔爸爸咯咯笑了。
这时,雪人正安静地立在远处的雪堆上。
兔宝宝望着雪人笑了笑。
兔宝宝看到雪人也朝自己笑了。
后蝴蝶页:夜晚的雪原天空,那明澈的蓝色深远而洁净,就像孩子的想象世界一样。
《雪孩子》宛如一首轻音乐,给我们奏响了孩童世界梦幻与现实交融的动人乐章。这本图画书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兔宝宝依依惜别雪人,帮助爸爸去做事。在雪原里迷路的时候,遇到了雪人。雪人把兔宝宝送回了家。
没有复杂的构造,也没有繁琐的画面,一切简单到一目了然。但,一目了然之间却有着一遍看不透的深情。
我老觉得,越简单的东西,往往越不简单。在这本书的简单中,我除了感受到美与爱之外,还印证了一个发展心理学上的成长过程。
这正是3岁宝宝和妈妈需要的作品啊。
当婴儿渐渐成长,到3岁的时候,他们非常喜欢和比他们大的小哥哥、小姐姐交往,宝宝逐渐与母亲拉开了距离,加入到小社会中。这是婴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同伴的产生,可以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尊重与爱。在互相交往中,孩子不仅要满足快乐愉悦的感官需求,更需要建立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服从权威、完成任务这些健全人格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兔宝宝主动创造了同伴,(这个同伴的形象真的好是一个好哥哥的形象呢)兔宝宝在同伴的身上获得了极大的愉快感受。但是,兔宝宝很乖巧啊,他很理性地服从了权威人士——爸爸的命令,承担了爸爸交给的责任,最终完成了任务。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兔宝宝。
其实,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心中所期待的正是兔宝宝这样有能力接受生活挑战的孩子;懂得规则、并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这样的孩子一般看上去有些乖乖宝的味道,好象不时髦、不另类;其实,好孩子也未必都是一种刻板的形象。本书里的好孩子——兔宝宝倒是不乏个性的呢,他在遭遇困难时,运用了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战胜了恐惧和迷惑;让想象中的雪人哥哥送回了家。
这简直叫我一下子就回忆起了小时候。
小时候,爸爸是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基地训练,妈妈是中少社编辑,在倒霉的五七干校改造。我脖子上拴着一把钥匙,在海军大院的食堂吃饭,吃完饭鼓足勇气一个人走上四楼,所有的楼层都漆黑一片,我的脚步声响彻楼层。这是最可怕的时候,每一个角落仿佛都有间谍(我们小的时候不怕鬼,怕的是特务和间谍)。这时候,我就念叨“小金鱼、小金鱼,我想要一把手枪。”(因为我妈妈给我读过普希金的诗,)于是,我右手真的有了纸叠的枪,我匍匐着上到四楼的顶层,赶紧打开锁,钻进房门,重重地关上。这样,就像兔宝宝一样安全地回家了;一切特务和间谍都没有办法再进我家的门了。
孩子的心理想象,往往能把虚构的世界现实化,这能带来恐惧,也可以化解困难。
非常叫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其实还不在于这本书的心理学背景,那些理性的分析,其实是深藏在优美的画面和感性的对话后面的。
我第一是被图画感动的。
那蓝得叫我陶醉的天空和雪原,让我想起每年冬天的新年贺卡。因为我们只能在贺卡上看到纯净无尘的雪……飘动的白蝴蝶雪花……像在另一个星球的感觉,没有焦虑、警惕、争斗和敌意。
那冰雪覆盖的世界,真的没有一丝寒意,它不冻手,也不寒心;我们的目光里,无处不跳动着火苗一般的温暖友情;这不仅仅是雪人的红帽子和红围巾传导给我们的感觉,而是纯净的童心开出的爱之花啊。
因此,我喜爱这本书的每一张画面。
我第二是被人物感动的。
画家圆润的弧线描绘出可亲的雪人哥哥、温情的兔爸爸以及天真稚气的兔宝宝。我感觉,画家是一个有着充沛感情的人吧?所有的造型都充满羊毛绒一般的温暖感觉,我几乎疑惑兔爸爸是翻译错了;如果是兔妈妈才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其实,在这里我犯了男权主义的错误(其实我很女权哟!)。凭什么爸爸都是硬汉角色呢?温柔奶爸是新新好男人的楷模,时代进步得叫爸爸们生出许多暖意,这不是太美妙的新感觉吗?
兔哥哥也是叫我喜欢的角色。小的时候,我好希望自己有这样体贴的哥哥呢。(如果有哥哥,我就不用怕任何间谍和特务了。)可是,好遗憾,我是个做姐姐的,只有妹妹。但在这本图画书里,我和小兔宝宝一样爱上了雪人哥哥,好象他就在我的周围,给我制造着令人信任的安全感。
优秀的图画书传达的应该是富有人文气息的情感,它讲道理,但把道理深深埋在你感觉不到的故事里;它有理性,却把理性的光辉映照在每一幅生动的图画里。我们看的图画书越多,越觉得图画书的魅力就缘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