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钟雄
一直以来,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终端生产商,甚至读者,都认为手机阅读最大的问题是内容,就像这星巴克的目的不是喝咖啡是找个位置坐坐,在杭州茶馆的目的不是喝茶是自助餐,在饭店吃的不是饭菜是装修,请客吃饭的目的也不是吃饭是关系互动,在开心网偷的不是菜是寂寞一样的道理,手机阅读的关键还是大众的习惯的培养,运营商的炒作和实际服务能力的提高,阅读器是否性感等。
1、如何跨越从小众的书迷fans到大众手机阅读的“数字”鸿沟?找到一个细分市场,做大,通过这部分人影响更多人。这其实就是用户定位的问题,手机阅读发展初期应当目标明确,紧抓专业小众客户,不断提升产品功能和服务能力。随着客户规模的增大、消费习惯的培养,逐步降低价格门槛,吸引更多用户。
2、手机阅读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没有人从手机上看《史记》,手机阅读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或者主流的应该是多少字的?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
3、营销大于内容。内容很重要,但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消费习惯的培养,做大用户规模,人从哪里来?一是原有的互联网电子阅读的人群,针对他们,移动应该抓紧开展web平台的经营,两网融合是趋势。另一个群体在崛起,手机阅读让相当一部分没有阅读习惯的人阅读起来了,应该说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创造了阅读需求,例如无聊的学生,无聊的保安等低收入者,他们其实是不看纸质的书。(的确价格高。)他们是手机阅读的新市场群体。
4、从阅读器上找纸的感觉是错误的判断。在杭州西博会上,我看到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展台,也看到了汉王的展台,意料之外,居然有较多的老人家比较喜欢阅读器,字大,方便,时尚,无辐射。从这里我看出,终端的普及,让那部分本身有阅读习惯的人转移到移动阅读来,然而他们的思维习惯还是传统书籍,并不是移动阅读,这种思路终将淘汰。所以从这里出发,移动不要再去鼓吹移动阅读,而锁定自己的核心“手机阅读”。
5、中国移动靠什么?不是内容是服务。亚马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作为一个图书的网络销售商所拥有的巨大图书库。中国移动运营的重点不是内容,应该是整合内容资源的能力、实力的打造。在面对用户方面,这是移动的优势,一定要走到最前端,提供类似百度“框计算”的概念,要做服务。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