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钟雄品牌家电 |
分类: 网络营销 网络趋势 |
早在年初,中国家电行业就召开了"2007中国家电品牌年",众多仁人志士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看法,誓将推进中国品牌的持续发展,但现实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企业自身去研究,去应对,去解决。
面子有了,钱却少了。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家电业发展迅猛,2006年的国内外并购狂潮,国外巨资建厂,企业多元化,阵容强大的体育营销,在强烈的"国际化思维"的诱惑下,以及巨大的投入和付出下,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攀升,品牌价值成几十倍的增长。然而,这些并没有实现销售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更没能带来企业利润的倍速增长,更未能改善企业品牌形象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TCL的品牌价值从1995年的6.9亿元跃升到2006年的362亿元,品牌价值涨了近52倍,但它的品牌影响力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并没有同步上升,在2006年,TCL的净亏损高达18.4亿元,股票已戴上“ST”的帽子。如果继续亏损,该公司很可能退市。
2006年海尔品牌以70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榜首,比1995年首次评估增值15倍还多。事实上,2002年,海尔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收入分别是711亿元和21亿元,而到了2003年,这2个数字则分别是806亿元和15亿元。营业收入增长了13.4%,而赢利能力却下降了28.5%。可以说,海尔的发展后劲乏力,世界500强的愿望,年年都喊,年年未能实现。
习惯以“价格战”竞争的中国企业,大多将资金用在终端促销和让利上,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一般占年销售额的3%~5%之间。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中国家电企业对品牌的投入明显不足。
最新消息,相比进口品牌,海尔不满中底档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在欧美国际主流市场处于二、三流品牌的现状,海尔计划再造新品牌高端领域顶级定位,具体方案正在甄选中。
TCL集团也在近期发布了最新的品牌战略,不做狮子,要搞创意,李东升也表示要回归核心业务,回归中国市场,要做些务实的事。
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多元化是目前中国家电企业很热衷和时髦的做法,但是鲜有成功案例。
TCL、康佳纷纷做起白电市场,据说,在部分区域的二三级市场做得还不错。海尔彩电运作多年,尚无可圈可点之处,市场占有率始终徘徊不钱,二三级市场推进不力,还好,海尔彩电近期推出了海尔的第一个产品子品牌“引路”innov,我们翘首以待。
中国企业的通病就是:我什么都能做,我什么都做不到世界最好。
千方百计上市,想尽办法圈钱
上市圈钱,梦想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更大的规模,充足的资金,更多的并购,最终空欢喜多,要么就成为别人的棋子。
来自TCL的消息,为了解决电脑业务的快速发展急需的资金来源,不愿追加投资的TCL集团已经决定将电脑业务分拆上市融资。TCL电脑经营问题严重,管理层频频换血,高级人才被竞争对手挖走,流失惨重。自己都不愿意投资了,就算上市了也没人花冤枉钱,就目前其PC和NB的经营情况,可以说是每况愈下。
海尔早在2007年初,就财务及组织结构方面大调整,以方便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海尔系上市兵分5路:电脑与电视将合并上市。
美的电器积极引入国际投资(高盛),四川长虹获取microsoft的战略投资。
组织结构调整频繁渠道战略各有见解
新人新气象,本月初,创维新掌门改革营销架构将广东公司一分为三 而帅康,德意等厨房专业品牌也在各大城市建立自己的专卖店,门店一个比一个大,搞得热火朝天。据悉,格兰仕欲在一级城市开设专卖店。应对家电连锁的强势逼人,家电品牌各有各的高招,看来,同一个方法,就看你怎么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