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牌定格的思考

(2007-06-23 22:30:57)
标签:

王钟雄

品牌定格

品牌

心理

什么是品牌定格

品牌存在大脑里,现代的品牌之战就是抢占心智的战争。

如何在消费者的心智里形成差异化的品牌个性?这是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古今差异,传统的理想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Theory)的核心思想是人们总是努力做出最有可能的理性选择。心理定格理论与理想选择理论完全不同,它认为表述事情的框架结构(定格),对人们的选择与决定会产生很大影响。

品牌定格的思考

 

人们理想的选择状态是各方面的最优组合(往往不可能也达不到),而实际选择则是理性与感性的复杂体,往往一个打动内心的诱因,导致所谓的失去理智,做出了不同寻常的选择。

品牌定格就是专门研究如何用新的框架结构去表述事情,从而打动消费者,促成购买决策。

心理定格的优势:

1、定格的形式不仅决定了受众对事件的认知结果是什么,而且还决定了受众的认知过程怎么想。它是一个整体的认知的“来龙去脉”,它可以生动活泼的表达品牌更深的含义。

2、心理定格反映了交流沟通的质量,即引导人们接受设定的意项,而非其他。心理定格也是一种交流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信息资源的公布就能达到预想的政治效果,引发预设的公共争议,等等。  

3、心理定格避开了通常的常规打法的低效率,直通顾客心灵深处,形成良好的品牌忠诚度,并且效率极高。

 

品牌战就是心理战,品牌定格就是心理定格。

可以说,心理定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所以准确理解、把握心理定格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对我们品牌的传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心理定格是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无法避免、无处不在的一个事实存在。它存在于大众传媒中,媒体利用它使得新闻信息表达某一特定意项。它存在于政党政治中,政客利用它把政治事件刻画上特殊含义。它存在于宗教活动中,它还存在于各类谈判中。它同样存在于组织管理中,组织领导通过施加心理定格影响,能够使组织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回应自己的组织。事实上,这是一项成功领导者必备的技能。但是,它又是一项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技能。 

 

根据Fairhurst和Sarr(1996),心理定格包含三个要素: 

1语言

2思想

3先见

语言帮助我们记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的状态。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人们必然要去思考,要在自己既定的心理定格下去翻译、转换语言信息。领导者在一定情境下,能够自然地学习、掌握心理定格。这一能力是与领导人对于未来的预见性(即心理定格会产生什么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领导人必须要有计划性,从而才能使得心理定格影响挥发自如。

 

心理定格技术(FairhurstSarr 1996

1、比喻。通过把主意、计划比作其他事项,使其产生新的意义。

2、故事(神话、传说)。通过讲述栩栩如生的故事,产生心理定格影响。 

3、传统(礼仪、礼节、典礼)。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重复开展特定形式内容的组织活动,从而确认、强化组织价值。

4、口号、行话及标语。通过这些共同的组织语言,构建一种亲密的、难忘的组织氛围。 

5、人造物品。通过人造的具体物件,展现组织价值。语言也有发挥不了作用的时候。  

6、对照。用否定的方式来描述一个主题,即“如果非此,又会怎样”。  

7、旋转。  在阐述某一概念的时候,将其积极的和消极的内涵结合起来。

 

品牌定格的思考

 

应用到品牌定格上来,消费者心理定格上来:

1、  比喻。通过把一种价值观,企业文化等比喻成与之相近又容易理解的东西。七匹狼的“狼”文化,精神,品牌精髓的体现。

2、  故事。一个好的品牌,必定有个传奇的故事。如海尔的“砸冰箱”故事,售后服务人员穿塑料鞋套的故事。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

3、  传统。形成一种文化,周而复始的宣传,执行,力求文化的沉淀,固化它。例如佛教的礼仪,典礼,活动等。某婴幼儿用品品牌,长期赞助国际婴幼儿健康论坛等。

4、  语言传播。广告词,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对公益活动的关心,从而形成口碑,广为传诵。

5、  实物。没有比见到实物的,动态的,三维的,具体的形象,更加有冲击力了。KFC的雕塑,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的核心策略和方法论形成的书籍。《蜘蛛侠3》的大型雕塑。

6、  对照。与竞争对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消费者的大脑里占有崭新的一格。如“非可乐”,也可以从某个属性出发,如方便面“非油炸”等。

7、  旋转。把积极和消极的品牌内涵都表现出来,注意,他们是“结合”起来,不是互相抵触的,而是完善的。如服装品牌表达有个性的概念,其中包括一些所谓的消极内涵,如冲动的,同性恋等。但他们实际上是相互映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上山的哲学
后一篇:投资农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