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太极拳要弓里含劲
文/马权友
练太极拳讲究"一身备五弓”,有了"弓"劲,全身就会产生整劲,有了整劲,就有了实用防身本钱。练太极拳就是要"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同时,也是练拳防止伤膝的一大保障,有整劲就防止了膝盖过大吃劲,从而保护了膝盖。那怎样做到弓劲饱满,一触即发呢?
首先,我先强调一下"五弓“,其实不只是"五弓”,我马权友练拳除注重"五弓”外,还充分利用另外"两弓",来扶助"五弓”更好地发挥作用。五弓:上有两臂弓,下有两腿弓,身有腰弓,而腰弓是主弓。此五弓合一便是整劲。这懂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另外,我练拳还注意用"手弓”和"脚弓”。这一点是我自己喜欢的,是我练拳的内在特点。
下面,我说五弓含劲问题。
一、臂弓含劲
打拳时,两臂不能伸直,要垂肘,大小臂形成一定的弯度,这样就形成了"臂弓”。如何做到臂弓含劲呢?一是要求腋下要空,不能夹死。腋下太夹,臂弓弯度就大,就不易发出棚劲。同时,太夹不易于内气下沉。二是臂弓的含劲要靠含胸来体现。练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这样有利于气沉丹田。含胸、臂含劲要做到位,要求大臂藏胸,不能腆胸。只要含胸了,就形成拨背,让气贴背,也能配合腰弓,使脊背和腰弓形成整体,这样就加大身弓劲,形成整个脊柱的"大龙”劲。
二、腿弓含劲
腿弓含劲,也就是大小腿夹角内要含劲。这要求:一是两腿要弯曲成角,不能两腿直挺挺地站着打拳;二是两腿夹角角度要适当,要恰到好处,角度不能过大,大了腿弓里含劲不大,下盘就没劲。有的人练拳展示低架,以为那样能练功夫,其实不然。低架练拳是给人看的,是给不懂真功人看的。为表演给人看,为比赛吸引裁判,可以低架练,但是为养生,就怎么舒服怎么练,为产真功夫,必须高架练拳。高架练拳,不仅适合老年人或身体弱的人,而且更适合高手养功夫、保功夫。多年练拳的实践告诉我:高架练拳更易产内气。为此,我就提醒弟子为让中气足,不妨高架练拳。三是要沉坐练拳,想象屁股找凳子坐,也叫坐着练拳。要注意这个登子想象为高登子,既要坐,又不能坐实,这样就配合了身弓,后撑命门。
三、身弓含劲
身弓含劲是表现于后撑命门的丹田劲。这个劲的形成是有太极内功的表现,也是真功夫的体现。后撑命门,形成身弓,并不像有的人讲的:靠敛臀、溜臀、提肛,形成后撑命门产生身弓。而且,人云亦云,众多网文都这样讲。其实,身弓的形成,没那么简单,上面众云,只是型体的后撑、后弓。奇特的真功夫是气撑形成的身弓。这样说,肯定有人有疑问,可以理解。因为,一层功夫一层理。只有通过练太极拳,练对了太极拳,使中气充足的人,才能做到内气腾然涨体、以气催行。身弓含劲就丹田含劲,丹田气足,内劲就大。
此外,简单提一下"手弓”和"脚弓”。我练拳时还讲究手掌形成弓,目的是手心含气,有如抓气球,这样打拳有"气感”。我跟很多人练拳不一样,别人是脚下五趾爪地,而我不是。我是打拳时通过脚后跟、大脚趾骨着地形成弓,弓内含劲,也就是脚后跟扎地和脚内侧着地借地力。练拳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练拳的感觉和效果也会不同。这因人而宜,只要适应自己,练着舒服就好。(本文作者马权友)

马权友:全国公安文联作家、天津市作家、天津滨海摄影家会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多次在天津及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央视新闻频道曾播太极爱好者马权友。国家级杂志《中华武术》多次刊登马权友有关太极拳理论文章。想学正宗太极拳找马权友。

太极拳名家马权友公益免费传授:
一、为全民健身做贡献公益免费传授:
1、陈式太极拳56式
2、陈太极剑49式
3、八法五步太极拳
4、24式太极拳
5、42式太极拳
6、42式太极剑
7、武当太极剑
二、拜师收徒传授:
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2、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
3、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
4、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
5、王西安太极散手48式;
6、马权友太极散手48式;
7、马权友太极推手24法。
三、时间地点:
周六或周日早8点半到下午5点,天津滨海新区泰丰公园(塘沽)。学拳提前联系,有变化另行通知。
四、联系:
1、用短信、微信联系13902184830;
2、用手机联系13920624568;
3、用手机联系1366202216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