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盛视点]公益搭台 利益唱戏

(2010-10-15 19:19:08)
标签:

公益营销

杂谈

分类: 闲评杂论

当年被冷落朝堂之后,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看尽历史兴衰,人间事态炎凉,于是放声感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之一字,古时为“五铢钱”为“乾隆通宝”,在今就是人民币是支票也是品牌,因为经济时代一切有价可量。

既然天下熙熙攘攘都为利,于是所谓高雅之公益,无私之善举统统被剥去神圣外衣,藉此开辟出营销之坦途,行牟利之实,公益之名经济之利皆收入囊中,两不耽搁,此乃今日“公益营销”之谓也。

总而言之,为何公益营销如此受企业青睐,无不跃跃欲试,在公益营销的舞台上纷纷布局,一显身手?

答曰:公益营销可以四两拨千斤,以小博大。

10万元投入公益,用100万元投入后期公关和宣传,最后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是公益营销的目的所在。在企业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时候,110万的投入与1000万的产出,其间的利润率足以让企业心动到颤抖。

试举一例。企业之所以能活的长久,成就老店之名,成为品质保证,是因为身经百战曾百胜,商海淬炼而不倒,历久弥新,越挫越勇,想想蒙牛吧!三聚氰胺事件后,举国攻击,专家论证,负面频出,可以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了,但短短不到三年时间,蒙牛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喜报常传,并以“拯救地球的100个行动”位列09年十大公益营销事件,号召网友加入后哥本哈根时代“保卫地球家园”先锋队。通过线上配合,短短不到48小时,活动网站、视频的访问量就超过500万点击,网友提出的生态环保行动建议过百,迅速实现了质量翻身,市场突围,品牌重建,也成为公益诉求与营销行为结合的典型案例。

其次,公益营销是品牌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品牌既是口碑,也是价值,更是竞争力,没有品牌的庇护,谁都不会保证企业像三株口服液一样,即使资金雄厚,也难免一朝覆亡,人间消失。德盛的观点认为,品牌不仅仅是个名词,它可以是形容词,如“品牌企业”,也可以是动词,因为品牌直接可以与消费者产生互动,比如安利,人们的第一印象即健康,NIKE就是运动,IBM就是有品质的电脑,这种概念与企业本身已融为一体。如果企业的品牌之光中折射公益的巨大光芒,则可更为容易的获取消费者不可估量的信赖与青睐。

再举一例,想想美国的班杰瑞,中国的同仁堂,王老吉,既是民族品牌,又是公益品牌。一个品牌可以注入诸多概念,公益的概念的注入,则需要公益营销的推波助澜。一位班杰瑞的营销经理说:“营销推广方面,班杰瑞的公益化特征也十分明显。为了突破东北市场,两位创始人班和杰瑞开着一辆被他们称之为‘乳牛车’的旧汽车,每天外出赠送1000球免费冰淇淋。就算是高速公路塞车,他们也会挖冰淇淋给困在车里的人。他们开着‘乳牛车’的走秀之旅,创造了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免费宣传,也使班杰瑞的品牌知名度传遍美国。”

此外,在公益营销的方法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益营销的工具也日新月异,博客、视频、微博、SNS等新兴工具也被逐渐用于公益营销的方方面面。

放眼全球的跨国企业,公益赞助已成为一项长期的商业策略行为,持续的投入与持续回报之间推动了他们有动力不断进行公益赞助,也是在这种前提下,跨国企业积累起深厚的品牌美誉度,也获得媒体持续的报道与关注。可谓一本万利,名利双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