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者,改而进

(2009-04-30 13:45:44)
标签:

杂论

修为

德盛

经管

王永庆

财经

分类: 经管随笔

    怎样才能做到更好的管理?对于这个问题,相关的论述足以汗牛充栋。不过翻阅这些文档,会发现,其论述的更多是管理的方法,即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但是对于管理者自身修为问题的论述却并不多见。


    对于管理而言,这有些本末倒置——其实管理者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的是自己。如果说管理的方法是“术”,则管理者自身的修为则是“道”。“术”本无对错,关键在于“道”的驱使。在管理者修为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管理方法即使有千差万别,最终都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的领导下,华为、联想、海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在管理上的风格及方式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顺着这个思路做一个极端的设想,如果在创业之初,将这个三个人的位置调换,让任正非做IT、柳传志做家电、张瑞敏做电信,相信他们还能成功,因为他们个人的修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容易骄傲的管理者
    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是历经重重艰险,才走到如今的位置。然而,一旦走上管理者的岗位,便会不自觉的生出自满之心,变的骄傲起来。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人自身的弱点使然。能够走上管理岗位的人,一般说来都是自信心比较强的人。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这种自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走上关键的管理岗位,这种自信便极容易转化成自负,听不得不同于己的意见,看不得不同于己的举措。在公关行业,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在公关公司,一般走上管理岗位的人,在专业上也会有相当的积累。很多走上管理岗位后,不光管理上听不得别人意见,在专业方面也开始逐渐走向封闭。


    其次,是外界环境使然。一旦走上关键的管理岗位,在团队之中自然难免形成“众星捧月”的局面。自古到今,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是,唐太宗好纳谏,便有人通过谏言迎合上意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听到的尽是顺耳之言,飘飘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人性的弱点再加上周围的小环境,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者开始认不清自己,认不清环境,有了成绩便以为就是自己的英明领导所致,出了问题,无不是他人或者环境之过。一旦发展至此,如果管理者是管理一个部门,该部门必将出问题;如果管理者管理一个公司,那么公司将会遭殃;如果管理者管理一个国家,那么国家迟早也会出乱子。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提升领导人的自我修养,能够清醒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够不断认清自己的不足,并对周围人言有着智慧的辨别。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作为领导者,一定能够控制自己。做情绪和思想的主人,而不是其奴隶。

    萧伯纳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而在芸芸众生中,能够走上管理者的岗位,一般都是强者;但是只有能够做到控制自己,才可能成为更强者。

过而改之
    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提高个人修为呢?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善自身的弱点。

    《左传·鲁宣公二年》言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翻译过来就是:人不是圣贤,怎么能没有过错呢?错了,能够改正,就再好不过了。诚然,千古圣言!可惜的是,当时听这句话的晋灵公却是怙恶不悛,最后弄得自己身败名裂。

    在如今社会,能够做到关键岗位的领导者,一般也都年过而立。这时候,其自身已经有了相当的工作乃至人生阅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不断获取大量的新鲜知识,会有些勉为其难;但是,其工作和人生阅历恰恰提供了巨大的反思和改进的空间,反思其过程之不足,而后悉心弥补,逐渐达到更完善的境界,则是合乎情理的做法。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过而改之”。当然,在这儿,“过”的含义比较宽泛,不仅仅是过错,还包括做的不足或者不够好的地方。

    作为管理者,要做到“过而改之”,就需要不断反思,同时能够接纳不同的意见。只有反思,才能从内心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有改变和提升的内在驱力;只有接纳不同的意见,才能够避免过于单一的思维模态造成的对于问题认识的不足,才能够在不同思想的激荡中更加深刻的认知到自身的不足。在德盛,我们坚持的一个做法是,在每周的例会上,公司中层以上的人员都会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参与会议的人也可以就所有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不管对错,先摆出来再说。

    当然,接纳不同的意见,也并不意味着要接受所有不同的意见。作为管理者,需要能够对于意见有辨别力,接纳合适的意见,对于不合适的意见也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决不能够因为不合适的意见而耿耿于怀。

    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说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闻过则喜,对于人来说,是种相当高的境界。不过,想要真正做到“过而改之”,还是需要不断去培养并接近“闻过则喜”的境界。

止于至善
    个人修为的提升和公司的发展相辅相成,个人修为提升了,随之而来的一般都是公司的发展。在反思个人修为展和公司发展的时候,时常会想起一句话——《大学》的开篇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管是自我修为的提升,还是公司的发展,都有着无尽的改进和提升空间,而在这种改进和提升中不断进步,逐渐接近“至善”的境界,这其实就是做人以及经营公司的价值所在。

    去年,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逝世,拜读了关于王老先生的一些论著。颇为感触王老先生对于企业经营的观点,他主张持续不断的追求“合理化”,追求“止于至善”,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永久的内在驱动力。王永庆一生能够成就如此伟业,在修为提升和公司发展方面对于“止于至善”的追求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原因。

    早在几年前开始创业的时候,也在想这个问题。《周易·系辞》言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也正是德盛嘉会公共关系名称的来由。与之相对应,我们还把“进德修业,克己复礼”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所谓“进德修业,克己复礼”,就是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通过强化自我控制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才能做到“日新”——每天都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这几年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对管理上做出反思和改进之外,也从没有停止过对每一个德盛人进行思想上的灌输——进德修也,克己复礼——要求每一个德盛人时刻进行自我反思,提升自己的修外。一旦对于自我的反思形成了一种习惯和机制,叠加起来,将成为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扑面而来,无迹可寻,无招可破。而这会转化成为公司持久的、健康的发展。

    公司的发展没有终点;同样,管理也是一条漫漫长道,无止境亦无最高点。加强自我修为,过而改之,方能达到以“道”驭“术”的境界,实现自我和公司的双重提升。

 

精彩推荐
 经管随笔    Yves Delorme天价鸭绒被
 团队采风    On the Road--摩登鸡尾酒会剪影
 闲评杂论    冒死拍地震时金融街和中关村写字楼大规模撤离场面
 传播视点    “重复”中的创新传播
 经管随笔    为什么开国皇帝普遍性无能?
 闲评杂论    乞丐营销秘笈《穷乞丐富乞丐》遭曝光
 闲评杂论    不为所知的悲情秘密:被忽悠“沉”的苏联航母
 闲评杂论    公元19年中国有了空军侦察兵
 经管随笔    唐太宗不屑于做的那事儿
 经管随笔    淝水之战事后诸葛亮评
 视频播客    悍马变身蜘蛛侠
 生活纪实    中国最强的坦克——215号
 团队采风    集体石化:倾盆暴语录
 闲评杂论    美国大兵最凄惨的一刻
 生活纪实    北京六级风拦腰斩古树
 团队采风    蜘蛛侠兵败PS
 闲评杂论    谁创意了脑白金广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