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石英表、电子表价格实惠且走时更加准确,但机械表仍以独特的魅力牢牢抓住了爱表族的心,从看着遥不可及的百达翡丽到平易近人的西铁城,机械表是每个爱表人的情之所钟。
表王之王百达翡丽
机械表分为手动上链和自动上链两种。手动上链就是要通过扭表冠上链的表,忘了上链表就会失去动力而停走;自动上链则是通过配戴者的运动来给手表上链,一般来说都需要经常佩戴。
最近,专家研究表明,男性的自动上链表的弦都比女性的足,这是为什么呢?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分析力去寻找答案吧!把你的答案于2007年6月6日18:00之前发邮件到survey@dsoom.com(请在邮件中留下你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寄送奖品),我们将对网友们的答案进行筛选,并作成专稿来揭开这个迷——记住:这个不是科学研究,而是对你想象力和观察力的挑战。凡是答案入选到我们这个专稿的网友,均可获赠励志图书《勇敢去敲老板的门》一本。
附录:自动上链的发展里程
1770年,Abranham-Louis
Perrelet创制了自动上链怀表,不久后被Abraham-Louis
Breguet改良但并未被广泛地使用,因此自动上链腕表也尚未诞生。尔后,到了1920年代初期,John
Harwood研发了第一只自动上链腕表并申请专利,不过当时Harhood出品的自动上链腕表仍属于撞陀式半自动腕表;而所谓的撞陀式,就是它并不能够完整地水平360度旋转,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自动上链机制仍有差别。
直到ROLEX于1931年推出一只拥有防水功能的自动上链腕表后才真正让自动盘以360度旋转,而这枚称为“永动转子(Perpetual)”的机芯被广泛搭载于三○至五○年代劳力士的泡泡表背之中,不过却仍旧只能单向上链,双向上链要到十年后才研发出来,这使得自动上链能更加有效率。其后自动上链机制不断地改进,到了1950年代机芯开始做得轻薄,一些制表商开始采用黄金或白金作为自动盘的材质,其较高的重量特性使得腕表变得更薄且又能帮助上链的效能,而这就是自动上链发展中几个重要的里程。

自动上链结构部件名称:1.自动盘、2.自动轮、3.与4.自动一番轮(两者同轴)、5.与6.自动二番轮(两者同轴)、7.自动三番轮、8.自动四番轮、9.大卷车(即大钢轮)、10.发条盒。
双向自动上链机制
上图为利用两个双层回转轮进行双向上炼的自动上链机制。双向上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但其实传动的原理与单向都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动上链的齿轮方向,当自动盘1.进行旋转,此时与其同轴的自动轮2.便会同方向顺势旋转,而与其相咬合的两个双层回转轮3.4.与5.6.会透过轮流推进与空转的机制,将三番轮7.往前推进,再传导至四番轮8.,在四番轮下面的小齿轮再与大卷车咬合,为发条上链,这是一个完整的程序。
双向上链其实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它必须要具有两组齿轮相互一来一往的回转,才能产生这两组齿轮轮流推进上链的效果。其实每一家品牌对两齿轮如何轮流上链的设计各有不同,有类似离合的方式,也有轮流一推进一空转的方式,就连止逆装置也因设计而异。

1926年由HARHOOD申请专利,第一只自动上炼腕表,采用撞陀式半自动
(即无法360度旋转)单向上链。
单向自动上链机制
所谓单向与双向上链的差别,在于自动盘是否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都有齿轮可推进上链,如果仅是一个方向上链,另一个方向旋转时,齿轮必须打滑空转,就是单向上链。单向自动上链顾名思义就是自动盘仅有一方向可进行上链,也就是从自动一番轮可连续传导至大卷车,但由于另一个方向无法上链,因此齿轮必须空转,或者是透过一个离合齿轮作为中介,去脱离与各个自动传动轮之间的传动,这就是单向上链简单的原理,而我们常说单向自动上链的效率有限,就是由于自动盘一半的时间其实都是在空转的缘故。

左为AUDEMARS
PIGUET机芯的自动盘,右则为PATEK
PHILIPPE机芯的自动盘。
自动盘的形状与设计
现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自动腕表在自动盘上做不同的设计,我们很好奇不同的形状是否会对上链效率造成影响?其实自动盘的形状对上链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它的材质与重量可顺道一提,许多品牌喜欢使用21K金材质打造整块的自动盘,这对上链效率是有帮助的,不过还是比较强调在美观性,对于薄型表而言,整块贵金属打造的自动盘反而会成为负担,因此它们多半用自动盘外缘制作一条贵金属的做法来提升上链效率。
自动盘轴承的种类
另外,自动盘的轴心位在机芯中央,为了减少其做360度的旋转所可能产生的摩擦力,必须要有一个叫做轴承的装置作为轴心与自动盘的承接媒介,这个媒介可以帮助自动盘旋转上炼的效力,因此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如上图左便为红宝石轴承的设计,在轴心的两侧设置红宝石;上图右则为滚珠轴承的设计(在轴心两侧分置两个圆形滚珠),而滚珠轴承有五颗或七颗的设计,也有陶瓷材质的设计,许多高级厂牌都喜欢使用此设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