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需要层次,成就自我实现
艾凌
需要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个体积极活动的源泉。需要是有具体的对象的。需要是一种不平衡状态,一旦满足就会产生新的需要。需要有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943年,马斯洛提出五个金字塔式的需要层次论,最底端的是生理需要,越到底端所占位置越大,表明对人的驱动力是最大的。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爱与归宿的需要,也叫社交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最顶端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他们的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较低层次的需要力量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的境界人容易接纳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自觉性高,有很多助人行为。有自我实现的人可能沉浸在较高层次的需求,较低层次的需要就有一部分放弃,当然不可能完全放弃,比如一些艺术家。高峰体验,是马斯洛提出的概念,指人在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一种情感,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高尚的美最和谐的状态,比如演员在最投入的状态,或者科学家在很枯燥的工作中很享受发现的乐趣。高峰体验是精神上的而非身体需要。
1954年马斯洛又提出了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两种需要。他并没有把它归到需要层次中。他认为这两个需要是在尊重和自我实现之间。
马斯洛的理论有假设的性质,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就是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第二个假设是人的需要是有一定的结构,从基本到复杂的。第三个假设是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他就需要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揭示了需要的规律,也反映了需要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许多管理理论的基础。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他忽视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他过分强调了需要的纵向性,其实还有很多横向的需要,比如双避双趋等。所以有的人认为这个理论比较机械主义。当然,马斯洛的理论本身就是具有假设的性质的,还有待科学验证。
马斯洛的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奠基作)、《存在心理学探索》、《宗教价值与高峰体验》《犹太城管理》又叫《优美心灵的管理》、《科学心理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尼采说,成为你自己。马斯洛成为了他自己。有人说,由于马斯洛的存在,个人才成为有意思的事情。
谈谈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工作中的运用: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1、课程设置更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2、安全的需要。比如学习中的焦虑不安,担心考不好。家长责备打骂。3、爱与归宿的需要。重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同学之间的友谊,忠诚,关心。4、尊重的需要。老师尊重学生。善待成绩不好或者有缺陷的同学。不要唯分数论。5、自我实现的需要。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树立合理的理想。当然,最终自我实现的不一定是在学校。不过在学校也有少年作家、奥数获奖、少年科学发明者等,这些属于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但是早慧儿童不一定将来成就也很高。理想要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方向,一步一步地来。
第二、针对学生的生理需要激发他们的更高层次的需要,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在目前情况下,中小学教育,以应考为目的,学生普遍追求分数,学习层次很低,学生学习可能是为了躲避家长和老师的指责,还可能是为了获得群体的尊重,这种学习是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种学习需要是不足的往往也是被动的。如果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就需要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意义,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
浅谈需要层次理论在婚恋咨询中的应用。在心理学中,家庭是个体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最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三种基本需要能满足家庭则存,不满足则亡。比如,性生活不和谐,生理需要不满足,大多数家庭因此破碎,家庭暴力,是安全没有满足。冷暴力是没有爱与归宿感。如果做婚恋咨询,咨询师一般不可以给来访者做家庭破裂的结论。如果是沟通的问题,是爱与归属的需要;如果是生理需要方面,可以建议进行性心理咨询。如果分析到三种需要缺少什么,可以给出这个方面的建议。如果属于更高层次的需要,那就属于来访者自己的事情。在婚恋咨询中,咨询师一般不要指导来访者,当然比如放松的技巧和方法是可以指导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聊聊需要层次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1、生理需要。比如满足生理需要的工作工资。食物。2、安全需要。比如医疗保险。保护人身安全的规则。3、爱与归属(社交)的需要比如同事、朋友上级、大学同学、同事、亲亲朋友等。4、尊重的需要。比如提拔的机会、领导的赏识、能够管理比较重要的项目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挑战这个项目、培训、创造机会等逐渐满足的。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霍桑试验”。第一阶段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两年试验表明没有效果。第二阶段福利待遇,结果生产效果大幅度提高。实验发现被挑选出的工人无论工资提高与否工作效率都很高,因为被挑选出来受到关注荣誉感强,有良好的相互关系,这些员工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第三阶段访谈。看工人如何看待工头的态度,工作的条件。起初是结构式访谈。提纲式的,工人很不愿意谈,后来是改成无结构访谈,不问只记工人的话。访谈计划实验两年效益大幅度提高。这是爱与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有人关心有人听他发泄长期的不满,心情舒畅。效益提高。第四阶段群体实验。十四个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从事计件工作,发现大家产量并没有提高。在群体中有个自发的规定,相互之间不要超过,不要告密,否则受到惩罚。大家在一起是爱与归属得到满足的群体,工人之间如果出现差距会导致一些人失业,因此形成约定。结果普遍以低为标准,从而得到群体保全。这个实验表明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工人的情绪。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人有尊重、爱与归宿的需要。因为这些工人不存在创造,也就不存在自我实现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和基础管理人员相比更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因为他们的工资高,更有机会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论对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是对我目前的教学工作,或者将来的自我实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希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但要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这种人只能是少数,因为自我实现的人是要具备一定特质的,需要修炼。一般来说,有自我实现的人的要具有以下特点:有洞察力。态度比较谦虚。愿意学习。很少被外界环境影响自己的认知。创造性。自发性。虚怀若谷,大智若愚。
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特质,成就自我实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