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 “阅读是一种创作”——我的阅读随笔(1)

(2009-01-11 20:31:44)
标签:

文学/原创

读书

赵爱玲

冰雪凌

阿毛

诗歌

阅读

创作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评论)

                     读书 <wbr>“阅读是一种创作”——我的阅读随笔(1)

                        原创文字 谢绝转载

                       阅读是一种创作”

                        ——我的阅读随笔(1)

                          文/冰雪凌

    这句话来自湖北诗人阿毛的散文《阅读是一种创作》。这是一个人对待阅读的态度。她说“阅读对我来说,从来不是消遣,而是审美,是思考,是找寻意义,是激发想象与灵感。我侧重于读那些震憾我的东西,与我的审美趣味相契的东西,我不能一下子就读懂的东西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读的东西。”感同身受,比如我读马尔克斯、卡夫卡的小说,一下子读不懂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读,我会努力用更多的时间去多方面了解它,然后快速去阅读,从而读出触及心灵的震撼,从阅读之中,思考或者反思。

    我对阿毛的阅读始于这句话产生的共鸣,借用她的话就是“审美趣味相契”。阿毛是一个多重写作者,她在散文、诗歌、小说多个领域都有成就。在她的简历上写着: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著有诗集《至上的星星》、《我的时光俪歌》,中短篇小说集《杯上的苹果》,长篇小说集《欲望》、《谁带我回家》、《在爱中永生》,散文集《影像的火车》,诗文集《旋转的镜面》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和选本。其中诗歌《当哥哥有了外遇》因其“新鲜的口语和锐利的锋芒”等被卷入长达一年的“新诗有无传统”“口语诗是不是诗”的争议中。被相关媒体称为“2004年最重要的诗歌事件之一”。我更感兴趣并喜欢的是她作为诗人的身份。她自称“迄今为至,我自己最认可的身份,还是诗人身份。”她是一个自觉的诗人。不为写诗而强为诗。“内心有通电的感觉、遭雷击的感觉、有隐痛或喜悦时,能写诗,能写出好诗。”这句话又同样击中了我的内心。

    那天去市文联取一本文友的赠书,杂志社的老师真诚地提醒我,在诗歌、散文和小说方面,你要有主攻方向。很感谢老师的厚爱和建议,我明白老师是把我列为专业写作者的高度来要求的,他是看到我本期杂志的作品质量不如从前才有如此的建议。他的话同样如阅读一样,击中我脆弱不堪的游移的内心。 我在一首诗歌里表述过我的困惑: 一个冬日的午后/我试图沿着一条陌生的路线/去一所熟悉的学校/在那些宽宽窄窄的新开的公路上/我像迷宫里失明的鸟/一遍遍撞击着找寻窗口(《窗口》2008-12-16)

    我是一名业余作者,确切地说是文学爱好者。常年担任三个毕业班的课程,没有节假日,一年到头始终处于上课与补课之间,可是我爱着阅读和写作,写作一般都在吃饭间隙、少有的休息日和夜晚。为了能够安心阅读和继续内心释放,三次放弃转行(银行、税务系统的文案工作),我宁肯继续身体的不自由(严格坐班),也不愿失去心灵的自由。从内心说,职业是我的工作,而文学是我追寻的梦,或者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是事业。可是我边缘的身份,让我始终以自由的爱好者的态度对待写作。不专,散而博,或者干脆是说杂吧。这让关心我的尊敬的老师心生惋惜。而我自己也很困惑。我一直是以一个爱好者的身份,自然而自觉地写作的。我希望自己像对待阅读一样,对待写作。

    继续阅读写诗的阿毛。可是我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地联想到我自己和与此相关的问题,所以今天的阅读随笔就更加散了,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嘛。专业的阿毛很好地处理了她作为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的身份,但是她强调自己更认可作为诗人的身份。我想既然我尊敬的老师已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写作者对个人角色的认定多么重要。那自然是写作者不可回避的选择了。我知道我的同行张乐朋老师——永济市某中学语文老师,一个诗人,现在作为两度成为文学院签约的作家,选择了写小说。但是,选择并等于放弃。因为诗歌与小说不同,小说有设计和虚构,有很多刻意,而诗歌如阿毛所言更多来自“通电的感觉、遭雷击的感觉、有隐痛或喜悦”。王光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在阿毛的作品研讨会上说文坛上有一个现象,就是写诗的人去写小说,他们都可以把小说写得很好,但是真正的小说家去写诗,张炜写诗,王蒙去写诗,但是他们的诗写得好不好?我觉得非常可疑,这里面也触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有的文学都必须要有诗的概念,诗的意境。也就是说诗人写小说,更能写出意境。无独有偶,吴秉杰(原中国作协创研室主任、著名评论家)在我省作家王保忠作品研讨会上指出“在考察古今中外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最经典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往往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情景或诗意。”在阅读之中,我看到,王保忠老师也在写诗歌。还有我省的柴然老师,唐晋老师……诗人的小说,不论从语言还是结构,阅读的感觉就是不一样,阅读起来更加享受、舒服、含蓄和委婉。诗歌、散文和小说在我不同时间段不同心境下都有需要,所以我不会放弃,不过,我在小说方面的阅读和写作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读着读着就想远了,这是因为阅读多面手的诗人阿毛而产生的思考。回到我喜欢的阿毛关于诗歌的话题。《阿毛访谈:一个内心的出走者》是广东诗人杨勇与诗人阿毛的访谈对话录,里面有几个问题我很感兴趣,觉得它对于诗歌的阅读和写作很有帮助。所以摘取几句,但愿不算断章取义。

杨勇:你认为一首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阿毛:我认为的好诗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标准:1、技艺纯熟却不着痕迹;2、心怀大爱与悲悯;3、饱含朴素与圣洁的情感、理想;4、给人以震撼,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诗。

杨勇:坚持诗歌是不是你最高的人生理想?你认为达到完美的诗歌人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者说作为一位诗人有标志吗?诗人应当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阿毛:坚持诗歌写作,在我这里,既使不是最高的人生理想,至少也是最重要的人生理想。我认为完美的诗人形象应该具备天真热情、敏锐善良、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同时还具备巨大的良知、丰厚的学养与文化底蕴、丰腴的卑微感与大悲悯。

杨勇:你觉得有利写作的因素是什么,妨碍写作的因素又是什么?你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阿毛:有利写作的是作者对时代、现实、对写作素材的灵敏度和认知、把握能力,妨碍写作的是作者自以为是的才能和自恋。我愿意永远的低姿态,向生活向活着本身饱含学习与爱的能力。因为我相信,一个写作者活到什么样程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所有写作者的优劣,归根结底是人格的优劣

     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无极主义诗歌流派创始人无哲老师在《现在的好诗有八个要素》中指出,好的诗歌除了立意要有现实性,语言干脆利索,美与节奏感,哲学意义,通俗,言之有物之外,特别强调如果可能,要有大气的一面,正直的一面,率真的一面,强调正直,这是诗品对人品的辉映;诗歌要体现诗人的正确心态与个性,诗歌没有特性,等于诗人没有个性,这是考量诗歌是否有特色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于好诗歌的标准,两位有影响的诗人都提到了诗品就是人品的反映。人格的优劣决定诗歌的品格和质量。不单是诗歌,考量优秀的散文和小说的标准之一就是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和具有宗教般的悲悯心。

杨勇:洛威尔用简短的语言说出了诗人的双重任务:一是创造你个人的风格。二是摧毁你个人的风格。于此,你有什么看法?你个人的风格是怎样的?它有着怎样的创造过程?你想过摧毁这种风格吗?你想要到达的诗歌高度是怎样的?能描述出来吗?
阿毛:我完全赞同洛威尔所说的“诗人的双重任务”。诗人个人的风格是他区别于其他诗人的特质与标识。但诗人也不能囿于个人风格,而止步不前。他应该有摧毁,有新的创造。不然,诗人所做的就不是创作,而是写作。创作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创新。我所喜欢的诗歌高度,其实就是那种看起来很简单明白但别的人(诗人)却写不出来的诗。

    对于阅读和写作,很多时候,阅读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写作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真正把阅读和写作当做创作,仅有痴迷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双挑剔的眼睛,善于解剖的自省之心,勇于颠覆和摧毁的挑战自我的勇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