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  静静的酸枣树(之二)

(2008-05-30 09:13:0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文学

原创

随笔

散文

静静的酸枣树

赵爱玲

冰雪凌

情感

分类: 休闲美文(散文)

                                      

                                 静静的酸枣树(之二)

                                     写给小白

                                    文/赵爱玲  

   小白最初的写作是诗歌。谈起写诗歌,小白说缘于随手放在家里的一个特殊日记本——《青春诗历》。

    有写日记的习惯,高三的时候,无意中在校门口的地摊上买了本《青春诗历》,我当时并不喜欢也不懂得诗歌,之所以买它是因为这本装祯精美诗历可以做日记本。红色的板制封面,每天有一首自由体诗歌,诗歌的背面上有日历下有日记空白页面。我的日记比较长,不到两个月就写满了诗历,至于其中的诗歌我并没有多少印象。

    没想到,这本诗历被小白翻出来,居然成为她枯燥生活的珍宝,从此改变了她的精神生活。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的家乡,电视还很稀有,农闲之余,同村的小伙伴们喜欢到村委会的电视房看电视剧。而我的二妹喜欢阅读和写诗歌,逢集的日子,她和小白卖完大蒜,就带着小白去书店买一些杂志或者诗歌,比如《青年文摘》、《读者文摘》《女友》,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歌……也许是环境影响人,当初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小白也喜欢上了阅读。但是她不喜欢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歌,她认为这些诗歌要么朦胧忧伤要么直白没诗意。她说当看到《青春诗历》,读了第一首诗歌之后,她就迷上了诗。她最烦分段落和标点符号了,她感慨地说原来文学还有这样自由的文体,原来诗歌可以这样自由地抒发心情……

     小白刚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写诗歌,只是喜欢读诗歌。她因为喜欢得不得了,反复读反复体味,居然在一个月内把365首诗歌背得烂熟。烧火做饭的时候,她对着炉火读诗歌;洗衣服的时候,她对着溪水背诗歌;锄地的时候,她对着麦苗诵诗歌……母亲说,小白,把这功夫用在学习上,还有啥学不会……说归说,母亲心里高兴,她知道她的两个女儿虽然不上学了,可是书没离过手。别人的闺女有空打牌看电视,她的女儿在读书写诗,别人的闺女有钱就买穿戴,她的女儿全都买了好书。母亲最心疼的就是二和四俩闺女,那四个都在上学,二和四俩闺女在家可出死力了……

    小白的诗歌基本是“口占”,有了灵感先是出口成诗,然后快速记下。

    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姐妹六个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聊天。小白忽然来了诗兴,随口吟诗:

                             夏 

                         指甲盖般的星空

                         让我想起萤火虫

                         在夏夜闪烁

          

                         村头的古槐树下

                         摇动的蒲扇

                         引来缕缕凉风

       

                         奶奶那十万八千里的故事

                         把我的心路弯曲

 

                         如水的月光下

                         蛐蛐低吟

                         唤起我甜蜜的梦

                          (小白十四岁的诗歌)

     那天没电,她从黑暗之中摸索着起来,到房间点亮灯火,找来纸笔飞快记下她的诗歌。那一年,她写了200百多首诗歌。她的枕边有本我们小时候使用过的破损的新华字典,不会写的字,她坚持自己查找,从不问人,她说这样印象深刻。

    在小小的乡村,幸好小白有她的二姐(我的二妹)的陪伴呵护,她们每天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享受诗歌带给她们的快乐和激情,她们趴在床头读诗歌写诗歌讨论诗歌,有时候还会因为表达方式不同而发生激烈的争执。在80年代中期,物质还不宽裕的山区小村,没有几人能够理解这样一对忘记疲惫忘记烦恼忘记窘困的花季姐妹对诗歌的痴迷(写到这里,作为亲历者,我的眼睛湿润了,不能自已),她们像贫瘠荒野的酸枣树,相互依偎,寂寞挺立。

    诗歌是她的宣泄,也是快乐:

    山孩子/手拿针/星星点点/缝一片希望/一段感情/一种境界/一种诗意

    山孩子/汗衫一甩/肩负一根沉沉的绳索/咬牙登向坡顶

    山孩子/扶犁拖耙/一片深情/一支歌谣/一种永恒

    ……

                ——摘自小白十四岁诗歌《山孩子》

                                                                                                                                

                                    

                              收集了所有的日子

                              来摆弄生活

                              五味汤下肚

                              直到

                              透明的液体从血管输入

                              灵魂得到进一步洗涤

                                     ——小白十四岁诗歌

   有时候,小白读了杂志,对一些故事有感而发,也会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结局

                              泪落了

                              再也没有收回来

                              第二年,在落泪的地方

                              长了株苗 带咸味

                              还开了花

                              后来花落了

                              也没结籽

 

                                  

                             整整一个夏季

                             泪水把罐积得满满

                             不知怎么

                             泪结了冰

                             罐也破了

                                   ——小白十四岁诗歌

    以上例举的是小白最初的诗歌。翻阅她十四岁的诗歌,我们无需用诗人的水准去品评遣词造句,无需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一个十四岁孩子用文字表达的淋漓快意。

    1997年,我把小白这些随手写在练习纸背面上的即兴诗歌,收集整理起来,将它与二妹的诗歌合出了一本诗集《雨天的故事》,现在看来虽然简陋粗拙,但是我很欣慰我能够为她们做这些事情。我不想让这些记录小白成长足迹的诗歌如我最初的童话一样遗失在岁月之中,从此再也没有了踪迹。

    小白,如果因为我的童话遗失导致了我们童年的矛盾,那么就让我手捧这本《雨天的故事》,表达我的深深的歉意吧。一切因书而结,一切因书而解。

    小白,因为文字,我们不仅是血缘亲姐妹,而且是心灵相通的文友知己。让我们姐妹一样的拥抱,让我们文友一样的握手。

                                    (未完待续《静静的酸枣树之三》)

                                            2008-5-29—14: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