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南京的记忆,留出一个存储的空间(金陵晚报)

(2014-10-03 17:00:41)
标签:

城市记忆

民间文保

文化

历史

分类: 媒体报道
为南京的记忆,留出一个存储的空间
南京城市记忆陈列馆今天免费开放
2014年9月30日 星期


 南京城市记忆陈列馆将于今天上午9点半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在这个陈列馆里,你将可以看到清代雕花立柜(2007年发现于大荷花巷)、明代石井栏 (2006年发现于宰牛巷)、合肥同乡会碑(2012年发现于朝天宫地摊)、漆金葫芦纹架子床(2001年发现于清凉门外)……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西善桥 街道梅山村南京城市记忆陈列馆,近千平方米的展厅里,数十个品种200多件老物件已摆放到位,仅雕刻精美的木门窗排列起来就长达百余米。

  “要为南京留下记忆”

  如果告诉你,这里展出的所有老物件都是由一个人捐赠的,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没错,陈列馆里全部展品都捐自于一位在南京生活了20年的东北汉子高松。

  今 天所展出的200件藏品,仅是高松收藏的部分南京老物件。据记者了解,高松将他收藏的千余件藏品无偿捐赠给了南京城市记忆陈列馆,他说:“这一批老物件, 件件都是南京的,见证了南京城市化改造的进程。”高松说,尽管也有文物贩子表示想收购他的藏品,但他觉得卖了心会痛,“要为南京留下记忆。”

  今年48岁的高松,生于辽宁鞍山,1994年来南京河海大学就读研究生。从北方一座老的工业城市来到江南,特别是有着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底蕴的南京,城市里的一切,都让这个本科学历史的东北汉子感到新鲜。

  南京城市发展快,一些老小区、小街巷都曾经历了拆迁改造。为了留住南京的记忆,高松开始留意起拆迁公告,城南、城北、浦口、高淳……不管是哪里,只要拆迁他必然前去,收购一些居民家中的老家具、木门木窗等物品。

  请来老木匠修复老家具

  高松收购收藏的老物件越来越多,家里放不下了,就到处找仓库存放。一开始,家里人十分反对。高松说,15年来,他除了花20多万元在南京买了一套房,加上一些存款,总资产不超50万元。几年下来,走街串巷,高松共花上百万元积蓄收集“南京记忆”。

  去年年初,高松听说西善桥街道建了一个街道级的博物馆,收藏不少当地民间物品,于是主动和该街道主任朱向东取得联系,两位对民间文化收藏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一下碰出火花,高松愿意无偿捐献出来,街道决定成立“南京记忆陈列馆”。

  由于老物件摆放时间过长,加上没能及时保护及不停搬动,不少已破损、虫蛀,街道在苏北请了4位老木匠,对老物件进行抢救性修复,目前已修复了200多件。

  展现城南细腻的一面

  昨天下午,记者在南京城市记忆陈列馆看到,这里汇集了高松多年来在城南淘来的宝贝。一块石碑上写着“合肥同乡会界”,他告诉记者,这是在城南一条小巷里发现的,是合肥同乡会的界碑。另一块界碑上则写着“务本堂 蒋姓界”。

  在城南记忆馆,记者看到了海量的雕花门窗,上面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高松说,过去城南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这样的家具,后来拆迁,老家具被当做破烂扔掉了,很可惜。高松说,仔细凝视这些老家具,看看上面包含寓意的图案,你能体味到老城南独有的精致和细腻。

  “有的人认为,城南人很土,但我收集到的老物件却能否定这个观点”,高松还收到了很多西洋式的梳妆台、坐椅,他说这些老家具展示了民国南京“亦中亦西”的一面。

  今天上午,南京城市记忆陈列馆就将开幕了,这个馆里还有哪些有趣的藏品,又能勾起您怎样的回忆,本报也将继续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