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的2008
一元伊始,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天行健兮。厚德载物,逢盛世兮……在鼠年岁末、牛年将至之时,我也仔细盘点了我的2008,罗列这样十件大事,也充个数。盘点过去的目的在于轻装前行,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饭还要一口口地吃,路还要一步步地走。
一、参加“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2008年4月30日至5月2日,我赴福建省泉州市参加了由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与《文艺争鸣》编辑部主办的“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并主持一场中青年学者的学术大会发言。
二、以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名义,联合延安文学编辑部、志丹县文联、志丹县公安局,策划、组织、实施了“著名诗人长诗《大地夯歌》研讨会”。此会于延安大学校庆前夕的2008年9月19日在延安举行,也是以研讨会方式进行研究生开放式教学的初次实践。此会引起国内主要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文摘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此事。尤其是《文摘报》以《打破“权威发言,受众听席”传统》的文摘高度赞扬延安大学的做法;《文学报》继9月25日大篇幅报道新闻后,又在10月9日整版刊登研讨会综述与相关评论文章。
三、参加“新时期三十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荣获“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表彰奖”。10月24日至27日,我在山东省济南市参加此会,合作主持一个小组讨论,并在学术大会作十分钟的学术发言。
四、应邀参加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贾平凹荣获茅盾文学奖表彰暨陕西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以批评家的身份针对陕北籍青年作家高鸿先生的长篇小说创作进行评论。
五、带领延安大学文学院的部分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就一些文坛热点问题进行批评。如针对四川出现的“在场主义散文现象”,著名军旅诗人王久辛的长诗《大地夯歌》、爱情诗《初恋杜鹃》等进行批评,写作几组笔谈文章。针对当下文坛现象,传达了延安大学的声音。
六、多篇学术论文与文学批评文章刊发。《当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刊于《文艺争鸣》2008年第10期;《刚健卓异的的西北风景——新时期“西北散文”创作论》刊于《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5期;《批评家不妨搞点创作》刊于《文艺报》2008年12月9日;《诗性历史的独特书写》刊于《文学报》2008年10月9日。另,2007年在《新文学史料》上刊发的学术论文《八十年代以来“延安时期作家”全集、文集出版情况概述》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我还在《延安日报》等刊发一些评论文章,关注地域文学创作。
七、学术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继续得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关注。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继凯教授的《中国当代散文的历史关照》分别刊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7日“人文阅读”版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我国当代散文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楼肇明先生的《沙盘·平面图与当代散文研究的整体性思维》刊于《南方文坛》2008年第6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诠林博士的研究论文《区域·时代·人——试论梁向阳〈当代散文流变研究〉的散文史观》刊于《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俊虎博士的书评《防范散文研究沙化的绿色清流》刊于《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等。
八、主持的《基础写作》精品课程建设被学校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延安大学精品课程。课程组在《延安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撰文《探索生动有效的写作学教学体系》予以总结。另外,此文在陕西省写作学会学术年会上宣读,并引起与会专家的好评。
九、2008年4月,被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延安市人事局授予“新世纪二二五人才工程”的“第二层次人才”。
十、荣获“2008年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25日第8版刊登整版“公告”,公布“2008年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延安大学有两位教师成为“宝钢优秀教师奖”的获得者,一位是齐广才教授,另一位是我。
当然,还有我与马泽教授合作主编的《路遥再解读》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我研究刘成章先生《安塞腰鼓》的文章收入上海辞书出版社编纂的《今文观止》词典。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