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着青春的飞翔

(2007-06-26 15:45:40)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分类: 随笔
   今天,毕业班的学生发短信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毕业聚会。可我仍羁旅京城,心中不免一阵惆怅。我特贴曾经给06级毕业生杨小娟同学散文集写的一篇文章,借以表达对所有学生的真诚祝福,祝他们鹏程万里!

携着青春的飞翔

   久违了,那种青春的心绪!

   仔细阅读眼前这本《风往何处》(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散文集,我的心似乎也在穿越时空隧道,跟着作者飞翔的情思一下子回到了那美好青春年少的时光:那明丽而温馨的青春之风,在展示青春最美丽的姿态;那宛如星星一样闪烁着诗质光泽的佳句,是那样随意地漫不经心地流淌而出;那纯洁的童心、那轻灵的诗心,又恰似一只幽谷中百灵鸟婉转的鸣啼……

   这本散文集是国家级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延安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02级学生杨小娟同学创作的散文集。杨小娟同学中学时代就表现出突出的作文才能,先后在《中国少年作家》、《语文报》、《语文世界》、《东方少年》等青少年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考入延安大学学习后,在文学创作上更加积极努力,多次荣获多次“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奖项。这本散文集,就是她多年来在全国性的青少年文学杂志上获奖与发表的散文作品的荟萃。

   这本散文集整体表现出这样一些特征:

   一是透明的诗情。这种透明的诗情,是通过作者丰富的语言表现能力来体现的。首先作者在几乎所有的文章标题选择上,如《秋日的童话》、《白色满天星》、《生如夏花》、《美丽的停泊》、《诗的追怀》、《明月当歌》、《我的童话情结》、《夜莺在四月》、《星光下的风车》、《清华荷韵》、《花香与诗和弦》、《风语》、《风往何处》等,均表现出一种纯洁而透明的情感与价值指向。这样高度凝练与概括的标题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象和审美意象,是温暖的,清新的,明丽的。其次,作者在文本中也是精心地创造一个具有灵性的童话氛围,表现出作者没有被世俗所污染的心灵世界。如《秋日的童话》中,作者写到“我”在夏秋之时由于外公患胃癌开始的心灵变化。在一个叫“阿来”的男孩的帮助下,“我”开始成熟了,外公的病也好了。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故事的叙述语言具有诗的质感,使得整个文章恰似飘动的丝绸一样,颇显魅力。再如《生如夏花》,也是写一个“大四”女生的青春的梦想、惆怅与怀念。作者通过感性化的生动语言,传达出了一种既复合、又细腻的青春感觉。

   二是用心灵来思考。台湾著名诗人、散文作家余光中先生认为,最好的散文应是感性与知性的有机结合体。所谓“感性”,就是作者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对于外界事物美的感悟能力,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作者的直感;而所谓的“知性”,就是散文作者拥有的知识背景与思考点。我以为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散文,显然是非常到位的,散文就应该是挟着情思来飞翔,它是情与思的交融体,而不是只会煽情或只会推理。具体到杨小娟同学的这本散文集,我阅读时发现,其高中阶段的创作多纯情,多浪漫,而到大学阶段的创作多能思,多善辩,多机智,文章明显地弥漫着一种浓重的书卷气。在保持原先锐利的思考、质感的语言表现力的同时,杨小娟同学能把自己深厚的文史知识背景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它表明作者的作品更具有厚度与力度。如《紫禁一梦》中,作者对故宫不是进行简单的观览,而是在“午门呼啸”、“金銮悲风”、“深宫寂寞”、“忘忧之美”几个片段中,把相关的知识、故事、事件、人物自然穿插其中,引导读者了解故宫的变迁史,又同时驾驭自己锋利的语言谈论历史,臧否人物,思考历史;再如《清风不知愁——颐和园散记》、《泉城杂记》、《荷塘清韵》等篇什,也明显地加强了思考的力度;再之,如《星光下的风车》、《花香与诗和弦》、《当华美的叶落尽》、《真正的锋芒》、《在苍茫的历史里追问》等篇什,本身就是一篇篇优美的读书札记,作者在灵动的诗情中表现至善至纯的思考。

   三是水晶般闪烁着智慧的语言。对于任何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是第一位的;没有具有穿透力的语言的负载,思维就成为生锈的铁器,完全丧失其应有的价值;没有质感而富有诗意的语言的支撑,所谓单纯而透明的情感只是漫天飘动的烟云。杨小娟同学其透明的诗情、其心灵的思考,均是通过其有效的语言组织与传达所体现的。在“80后作家”中,杨小娟同学显然是能够娴熟地驾御母语的高手,她笔下的文章语言妙手生花,随手拾来都是一串串水晶般闪闪发光的文句。如,“成长的感觉像花一样在周围的空气里缓缓绽开,旋转着,带着雨水的气味弥散开来,不曾遇到过的忧伤和幸福,慢慢降落在我的眼眶里,透明又有光度”(《流年》),“他留给我们的是一阵穿梭在芦苇之间的和风,一片照亮心灵天空的金色阳光,一声明月下的轻喟,一个含着眼泪的微笑。是的,简单的外表之内是一颗敏感深刻的心啊!”。瞧,这些文句本身就仿佛像温婉、明丽的珍珠一样,闪着光泽,掠动着读者的情感。再如,“还是让星光安然照我,闪烁我的双颊,像儿时梦里的仙女和精灵般飞翔在我的四周。不要苏轼的大江拍岸,也不要辛弃疾的五十弦声,送我一只易安的箫吧!和着光的韵律染蓝我每一寸似透明的相思,让我如梦的过往细细回想一遍,像温一壶月光下的酒……”(《星之素芒》),这种貌似随意的语言组合方式,已经产生了神奇的意象效果,使得作者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知识典故的化用,一点也不隔膜,仿佛月光一样氤氲在整个文章中。像这样很好地化用古代诗词,为我所用的句子,在《风往何处》中比比皆是,随手可拾。

   可以这样说,杨小娟同学在青春的天空中飞翔,她用一只神奇的妙笔创造出一个个精灵而瑰丽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对于正在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来说是美好的、温馨的,就是对我们这些在世俗的罗网中苦苦挣扎的中年人来说,也不啻是一味清凉剂。

   走进《风往何处》,让我们在透明的诗情中再次遭遇我们的青春、激情与梦想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景素如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