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简介(三)

(2020-04-01 12:04:26)
标签:

赐环

牛逼劲

七日断粮

周游列国

分类: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

                                            

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因为了两件事情,其一是,齐国送给鲁国当权者季桓子一队歌妓,季桓子享受美色竟“三月不朝”,孔子对此很不满。其二是,鲁国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动,季孙氏不按规定给孔子分送祭肉,孔子感到很丢面子,于是离开国都摆开出走的架势。离开国都后走得很慢,还特别在边境逗留三天,等待季桓子以鲁君的名义“赐环”。环者还也,即召他回去。可是季桓子并没有挽留之意,孔子绝望中离开故乡周游列国,大有此处不用爷自有用爷处的牛逼劲。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五十五岁的孔子带领学生第一站进入卫国,在卫国居住了三年时间,只拿干禄却未获任用。孔子离开卫国又前往宋国,在宋国未站住脚跟,只好启程前往陈国。在陈国居住了三年,依然只拿干禄未获任用。因吴国楚国为陈国依附事发生争夺战,陈国国都宛丘危在旦夕,孔子遂带领学生南下蔡国。在陈蔡之间曾“七日断粮”,以至于师徒之间几乎翻脸。从蔡国到了楚国,没有达到求官的目的。公元前488年,孔子带着学生又一次来到卫国,又被卫国供养了三年,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活,六十八岁时回到鲁国。

回国后从政不得,想通过学生冉有干政的目的也遭到冉有抵制,彻底灰心后,孔子重执教鞭办学授徒,并开始对古典文化进行整理。孔子是做过大司寇且摄相事的名人,所办学校自然成为首屈一指的名校,据说此时有弟子三千。整理古籍的贡献有:对《诗经》进行删定,编订《尚书》,著编年史《春秋》一书。公元前479年,七十三岁的孔子告别人世。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始终未获一官半职的原因值得探讨。孔子学生陆续被各诸侯国加以重用,其中冉有担任季氏宰臣。鲁国的左师统帅担任过国的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孔悝家宰宰我曾任齐国临菑大夫子贡曾任鲁国卫国之相子游曾为鲁国武城宰,子夏曾任鲁国莒父……即令被孔子骂为小人的樊迟,也曾做过鲁军的偏师统帅为什么独独舍弃其老师而不用?

当时诸侯国之间的争夺战争十分频仍,富国强兵是各国第一要务,而不是恢复早被淘汰的周礼。更加之,周礼尽在的鲁国已弄得积贫积弱,早成为各大国之间的鱼肉,这一教训各国诸侯看在眼里岂肯重蹈鲁国覆辙!孔子学生们知道取舍,学业偏重于实际应用,而孔子对夏商特别是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陷入盲目的崇拜,对生产力提出的新要求、产生的新文化,诸如郑国郑子产的“铸刑鼎”、鲁国季孙氏的“初税亩”等等,却持极力排斥的态度。他对卫灵公所说的:“祭祀的事情我听说过,打仗的事情没有学过。”这已将他学问的空洞与无用暴露得淋漓尽致,卫灵公将孔子扔在一边,仰头向天观望大雁的轻蔑,是对孔子文化思想、政治主张的唾弃。

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他在认识论、教育学、道德涵养、语言学等方面,依然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值得感念与继承。

注释:

《礼记·檀弓上》郑玄注。

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序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政治理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