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简介(二)

(2020-03-30 12:06:54)
标签:

宫廷内讧

晏婴

中都宰

夹谷之会

分类: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

孔子简介(二)

三十五岁时,孔子因鲁国宫廷内讧去了齐国,曾想在那里谋求一官半职,齐景公准备分封给采邑之地使之成为齐国贵族,成为贵族即可做官。齐相晏婴对孔子复礼主张深恶痛绝,从而使孔子的贵族梦不仅破灭,齐景公还下了逐客令,以致孔子从齐国狼狈逃走。

从齐国回到鲁国后,孔子继续其办学生涯,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九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出任鲁国中都宰(中都县令),之后又升任司空(主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司寇(主管公检法),这是孔子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卸任多年后,孔子依然自称“从大夫之后”,可见他将曾在鲁国的任职,视为一生的最大荣耀。杀学界对立派少正卯一事,发生在孔子担任司寇的第七天。由此可见儒学并不具备包容性。

孔子这一时期的最大功绩,是陪伴鲁定公出席与齐景公的夹谷之会。在齐强鲁弱的条件下,鲁国虽然承认仆从国地位,却取得齐国归还“汶阳之田”的外交胜利。不要将这一外交成果过分拔高,汶阳之田在泰安西南汶阳城距曲阜仅有八十里,齐国对远离之地难以管理,是一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更何况,汶阳之田原本是鲁国封地,既然鲁国已臣服,齐国就失去继续占领的理由,索性送了顺水人情。夹谷之会后,孔子声望得到提高,开始“由大司寇摄相事”,即在权臣季桓子手下代理宰相的职务,“与闻国政三月”。

孔子的第二个功绩是“堕三都”。三都指郈、费、成三个城堡,属于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支政治势力的合称)采邑之地,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和军事中心。三都当时由三桓的家臣主宰,他们在那里发展武装,成为“陪臣执国命”的典型范例,此时已异化为同三桓分庭抗礼的军事据点。孔子摄相事之后,取得鲁定公和三桓支持,由学生子路直接指挥,虽然在捣毁成邑时遭到孟孙氏暗中掣肘而失败,但是还是取得了捣毁郈邑和费邑的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