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几近崩溃的一次青春期孩子性健康教育课堂

标签:
转载 |
这是一次六年级的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孩子课堂,政府公益项目只采购了《性与健康》1和《性与生命》1两节课,是利用学校一个下午的三个课时。
从进入教室到课程结束,孩子们几乎一直处在非常亢奋的状态,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伴着嗡嗡声讲完的。心里很难受,不断怀疑自己的控场能力。
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有点想哭的感觉。这节课是我有史以来上得最失败的一堂课。
我提前10分钟左右进入教室,刚把横幅挂起来。孩子们就看到横幅上“性健康教育”几个字,然后,有七八个男孩就开始高呼:
性!性啊!性啊!这个老师要跟我们讲性啊!
班主任问我需要帮忙整顿纪律吗?我说不需要,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让孩子把积压的情绪渲泄出来,没关系的。然后班主任就离开了。
孩子们看班主任离开,更来劲了。就跟喊口号似的,一直持续喊了两三分钟。
有一个男孩跑过来用质问的口气问我:老师,你确定性是健康的?
我坚定地说:是的!
孩子从质问变得疑惑,然后走开了。
很多孩子开始做出要离开教室逃跑的样子,似乎留在教室里跟“性”在一起是一种羞耻。很多孩子大声叫:怎么可以讲这些,老师不要讲这个啊!不要讲这个啊!我们不要听!
课程到点开始。孩子们安静了一下。然后我们开始进入到讨论性是什么的环节。当我把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强奸”“勃起”“同性恋”“性交”等写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的尖叫声此伏彼起。之前喊着不要讲不要听的那些孩子,情绪更重了,一边捂脸一边大叫:不要讲了!不要讲了!老师我们不要听!
我等他们稍稍安静下来,我重新把性字写在另一块黑板,问孩子们:性是什么结构?
孩子看了一下:左右结构。
左边是什么?
心。
好,心代表什么?
心灵,心理,情感。
右边是什么?
生。
生代表什么?
生育,生命,生理,生殖。
在我以前的课堂,一般讲到这个环节,大部分孩子就会从刚才的狂躁激动的状态,慢慢归于平静。
但这个班不一样,还有几个孩子继续大声喊:老师,不要讲了!我们不要听这样的内容!
有一个女孩问:老师你确定你是女的?
我说是的。
她鄙夷地看着我:女的嘴里怎么可以讲出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
我说,我讲的是科学知识,我不讲污七八糟的东西。很多人觉得污七八糟是因为他们心里存在很多污七八糟的错误偏见。
但还是不少孩子在抗议:不要讲了!不要讲了!我们不要听!
我停了一下,跟孩子们说:好,我们来约定一下。不想听的同学,可以不听,可以选择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第一,不可以离开教室,因为这样会影响其它班的孩子;第二,不可以影响班上其它同学,因为我会讲很多科学知识,有的同学是很愿意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的。
然后有的孩子就问:我可以写作业吗?我说可以。
有的孩子问:可以看课外书吗?我说可以。
有的孩子问:可以发呆吗?我说可以。
有四个坐最后两排的同学,拿出国际象棋,开始下象棋。
还有些同学左顾右盼,看别的同学怎么反应。
感觉课堂稍稍安静了一点,我继续课程。但是讲着讲着,下面又开始躁动,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的,夸张地笑的。
有时候安静五秒钟,又开始躁动;有时候安静不了五秒钟,又开始躁动。我问谁有问题请举手,又没人举手。我提问的时候,也是七嘴八舌地答,但都不举手。而且基本上全班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的状态。
第一节课后半段,写作业的同学不写作业了,看课外书的同学也不看了,但下国际象棋的同学还在继续。
我觉得这课上得挺令自己感觉挫败的。我以前用来控场的各种招式都用过了,曾经非常管用的各种控场妙招在这里都毫无效果。课堂还是有种乱糟糟、安静不下来的感觉。
我期待第二节课的时候有变化,但没有。
我期待第三节课的时候有变化,但还是没有。只是下国际象棋的同学可能下完一局,也收起来不下了。
课间的时候,孩子们跑过来问很多问题,我也是这个问题还没答完,下一个问题又挤上来了,而且旁边的孩子一听问题就笑得弯不起腰来。我感觉我也没能好好回答完整一个孩子的提问。
就这样,三节课结束。课程结束的时候,按照我们课程安排,我让孩子们写课后感言。好多孩子拿着感言纸举得高高的,抗议说:怎么还要写感言!老师我不想写!
我平静地说:每个人都要写,随便写什么,只要是真实的感受都可以。
我心里很清楚,其实我这样说也是很苍白的。后来还有同学在喊不想写,我就没再回应什么,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在我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孩子跑过来跟我说:王老师,我觉得你应该凶一点!你应该大声吼,他们就不会这么吵了!
后来我回想,应该是落寞和无奈的表情已经浮现在脸上,这个孩子是想要安慰我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但当时我已无力感受,我对他礼节性地笑笑,没有解释什么。
少数几个一直很认真听课的孩子帮我把感言纸都收回来。我就跟大家匆忙道别,离开了教室。
跨出教室的那一刹那,真的有种想哭的冲动。感觉这节课上得太失败了。
边下楼,我边想:
是不是我真的给孩子们的放任和空间太多了?
是不是我的课堂哪个环节出了大问题而我自己没有察觉到,导致课堂一直这么散乱?
是不是我的控场能力变弱了?
走到二楼图书馆还完横幅,坐在图书馆一角小憩,慢慢平复一下情绪。我没有勇气把收回来的感言纸拿出来看。因为我很确定地知道,收回来的这40多张感言纸中,肯定有至少一半是空白的!然后写了字的感言里,肯定又至少有一半是敷衍了事的!
想想就伤心得不行。
但转念一想,迟早都要面对这个现实。我还是勇敢地从包里拿出了感言纸。
一张一张看过去,我的心就象雪花融化般,颓败感一点一点消失,幸福感一点一点充盈,我的眼眶开始湿润,鼻子开始酸酸的,心里暖得象站在雪地里感受阳光,我一张一张地翻看,看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停止。
没有一张感言纸是空白的!没有一张!
很多孩子字写得整整齐齐,内容丰富而诚恳,甚至字里行间透出明快、通透的心情。
“生殖器是神圣的,不能打闹时乱动XX部位”
“我明白了男生和女生的不同,也知道了宝宝是怎么来的。Nice 快乐真好”
“我最大的感受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生育,让我觉得很神圣很伟大,我觉得很幸福”
“我们的生命是神圣的,不应该说生殖器恶心”
“我们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精子战胜了其它五亿个才开始生出我们,生命可贵”
我能理解,性的话题一直被无声禁忌,突然有一个课堂可以公开谈,会让孩子们感到刺激特别兴奋;
我能理解,青春期孩因为身体里性激素明显增多会特别容易躁动,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行为;
我能理解,因为长久以来历史文化里对“性”的狭义化和色情化,让孩子们自然习得了——一边无限好奇,一边又要做出远离的样子来“佐证”自己是一个“纯洁”的孩子,用这样的分裂来迎合成人。
但我至今仍不能完全题解:
为什么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反应是那样的,却能写出这么真挚、这么深刻的感言?
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而强烈的反差?
如果不是我自己的课堂,我真的难以相信,这些细腻、柔和的感言会是出自刚才那群狂躁不安的孩子之手。
但这次令我几近崩溃的课堂,让我更加愿意相信:
我们只要用心施肥浇水,静待花开就好;
有时候没见到花开,不要着急,那可能只是因为时间的问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