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为了孩子好,我们不离婚…

(2019-06-29 12:38:13)
标签:

转载

最近,在善解童贞8-9岁亲子课的“我从哪里来”课堂上,当我讲到“有一天,他们决定要生活在一起,这样,到了晚上就不用各自回家,从早到晚都能在一起,永远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我刚好站在一个女孩旁边,她一脸沮丧,头垂得低低的,很小声地说:“那为什么他们现在老是吵架?”

[转载]为了孩子好,我们不离婚…

我从这个女孩的表情、声音和问题读到她的无助,甚至还有些自责,我的心颤了一下,双眼快速注视了其他孩子的眼睛都在认真地看着我,等着我继续讲下去,所以,我当时就没有打断课堂而回应这个问题。但一下课,我马上找到这个女孩,跟她谈。她说:“老师,爸爸妈妈以前没有我是相爱的,有了我就开始吵架了吗?”孩子受到伤害后,即使听了我讲解“生命源自于爱”的解释,但仍会从负面去理解自己的存在。我很平和而坚定地告诉她:“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是非常相爱的,而现在他们吵架的时候是因为有些事情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他们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会伤害他们的感情,也没有顾及到你的感受,是不对的,但这并不是因为你,也不是你的错。虽然他们常吵架,但他们的内心依然是很爱你的。”女孩听了我的话,抬头看着我的眼睛,我才从她的眼中看到了释然。

在家长交流环节结束后,有一位妈妈礼貌地站在一旁,感觉她肢体动作挺紧的,一直等到最后,我有直觉是女孩的妈妈,果真如此。她留意到了我跟女孩聊了一会儿,主动跟我诉说:“我和她爸爸为了孩子好而没有离婚,但我们在好多事情上意见不合,会常吵架,已经两年多分房间睡觉了。”我就把刚才跟孩子沟通的话语告诉她,她松了一口气。

其实,女孩父母的这个想法并不占少数,在社会大众的观念里,甚至在关于儿童和父母离婚的讨论与研究领域,都会有这样一个假设:与单亲一起生活不如与双亲一起生活好,离婚家庭的孩子比没有离婚的孩子更可怜,处于劣势。有了这个观念,好多父母即使长期处于分居、激烈争吵,甚至有家暴的情况,也说为了孩子好,而维持婚姻。更有甚者,说多熬几年,等孩子高考完,我就马上离婚。

[转载]为了孩子好,我们不离婚…

在善解童贞云学院高级班6月份的学习中,我们学习的书籍——由劳伦斯·斯坦伯格教授所著的《青少年心理学》(第十版)第4章“家庭”,刚好有专门介绍“青少年离婚”和“婚姻矛盾的特殊影响”,文中列出若干研究说明以上想法是不科学的。

首先,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质量要比家里父母的数量要重要。夫妻间的紧张关系,甚至有些家庭存在家暴行为等,这都会渗透到父母跟孩子们的关系中,比如父亲或者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容易动怒,出现无效管教的问题,导致孩子出行情绪和行为问题;反过来,孩子觉得父母态度恶劣,对自己漠不关心,对家庭关系的适应不良,也会影响他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彼此关系变得更恶劣,形成恶性循环。

[转载]为了孩子好,我们不离婚…

其次,研究表明无论父母最终是否离婚,孩子受到婚姻矛盾的影响,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导致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和自责。

[转载]为了孩子好,我们不离婚…

第一,婚姻矛盾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在胡萍老师所著的《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第3章第一节“安全感的建构”中讲到,安全感包含了物质安全感和精神安全感,缺了任何一个,孩子的安全感都是不健全的。

物质安全感是指父母能够给孩子提供生存的必要条件,比如孩子有舒适的家,能够吃饱穿暖,生活得到合适的照料。这一点,对于辞去工作多年照顾家庭的妈妈,在面临离婚的抉择时,可能会存在困难;但对于大部分的父母,是可以满足孩子的。而从孩子的视角,孩子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离婚,时刻担心因父母离婚自己失去家,担心谁负责照料自己的生活等等。

精神安全感是指父母对孩子的爱、陪伴、交流、接纳,比如,孩子想跟父母分享学业、交友、爱情等话题时,他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能够做出及时、积极的回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让孩子知道家庭永远是他的安全港湾。而这一点,如果孩子长期暴露在婚姻矛盾中,父母是难以满足孩子的。孩子会担心父母因为争吵而离婚,父母都不爱自己、抛弃自己,从而更容易感到焦虑、抑郁和痛苦,以及出现学业、人际交往等问题。

[转载]为了孩子好,我们不离婚…

第二,孩子会因父母之间的冲突而自责。

就如课堂上的女孩那样,她会把爸爸妈妈的不相爱归因到自己的出生、行为等等,而如果父母在争吵中还曾经对孩子说过:“我就是为了你才不离婚”之类的话语,孩子会更加自责,孩子的逻辑思维是“因为我,爸爸妈妈即使很讨厌对方都在一起,是我让他们这么为难、这么生气、这么难过。”而这样就让孩子否定自己的生命。

所以,一旦孩子长期暴露在父母的婚姻矛盾中,对孩子的伤害就产生了,为了孩子好,即使长期存在婚姻矛盾,我们也不离婚,这是伪命题。

如果真的为孩子好,父母不能以这个理由来逃避解决自己的婚姻矛盾,而是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婚姻状况和彼此存在的分歧点,双方尽力解决矛盾,这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相反,如果父母不直面问题,而是以“为孩子好而不离婚”为借口,这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最终,如果双方实在无法解决矛盾,选择离婚分开生活,只要父母在保护孩子物质安全感和精神安全感的前提下,坦诚地跟孩子沟通,能够帮助孩子渡过父母离婚前后的困难时期。研究表明,对于大部分青少年来说,最艰难的时期就是父母离婚前后那段时间,在两年后,这些孩子大部分都能适应改变。所以,相比之下,孩子多年暴露在激烈的父母冲突中受到的伤害,比父母离婚给孩子的伤害更大。

在善解童贞孩子课堂上,如果孩子问:我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所以他们不相爱。我们的引导是:爸爸妈妈在刚刚结婚的时候是相爱的,他们在创造你生命的时候,也是相爱的,只是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好,破坏了他们的爱情,所以他们才离婚了,不是因为你,虽然他们离婚了,但他们依然是你的父母,他们永远爱你。”如果父母也能用这种正面、坦然地态度跟孩子沟通,可以帮助孩子修复安全感,尽量减轻甚至消除孩子的自责心理。

因此,不是为了孩子好,我们不离婚;而是为了孩子好,我们认真对待婚姻,学会对自己和孩子负责,这才是父母要做的事情。


——善解童贞云学院高级班学员罗映琳6月学习小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