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林|解读人类爱情密码
标签:
杂谈 |

2018年11月10日~11日,“第二届儿童性健康教育国际研讨会”将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用爱与科学解读孩子的性”。
会议邀请了十余名国内外的性教育领域的专家,这些专家都在儿童性教育领域至少积累了十年以上的实践经验。
第二届儿童性健康教育国际研讨会专家篇(9)
陶林老师简介:
精神医学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陶林老师将在研讨会发言的主题: 《解读人类爱情密码》
分享时间:2018年11月10日上午9:00-10:00
无论从事青少年性教育、婚恋教育还是婚姻咨询,学者们都不能回避爱情这个既熟悉又困惑的核心概念。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但什么是爱情,百姓与专家都众说纷纭,什么是爱情呢?
雨果说:“生活就是花朵,爱情就是花蜜。”
亚历山大罗文却说:“性是爱情的生物学表达。”
哲学家黑格尔说:“爱的最高原则是把自己奉献给对方,在奉献和牺牲中感到自己,在对方的意识里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认识。”
我们讨论爱情教育必须使用较为一致的爱情定义,否则不能相互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个基本元素,简明地构建了爱情的基本框架,已经被广泛接受。
但是,我们在现实发现那么多爱情不得善终,甚至是由爱转恨,这又是为什么呢?
陶林教授提出了本土化月亮爱情理论,专用于婚姻治疗。
爱情正能量包括性爱、情爱、仁爱。
爱情负能量,包括贪婪、嫉妒、怨恨。
爱情正能量与负能量如同硬币的两个面。如影随形,爱情需要教育、学习、奉献,否则爱情就会出现危机,爱情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爱情必须有耕耘才会有收获。
前一篇:解读弗洛伊德儿童性发展理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