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在成为善解童贞讲师之前,我旁听过很多胡萍老师给孩子们的课程,也旁听过很多深圳的讲师给孩子们的课程。因为善解童贞对“真实”的接纳,每次看到一些不理解的情况,我都可以直接向胡萍老师和其它讲师提出我的疑问。
下面这三个疑问,帮助我很好地理解孩子、接纳孩子,让我在成为善解童贞讲师以后,可以很自然地跟孩子们良好链接,很轻松地打开课堂,让孩子畅所欲言,孩子们课后的变化也很明显。所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启发。
第一个问题:有的孩子在课堂上(特别是6-7或者8-9岁孩子课堂),喜欢左动动,右动动,感觉上,孩子这样子是不认真听课的表现,家长在后面也有点坐不住,一,可能担心孩子听不到内容,二,可能会觉得这样会给人感觉,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去管吗?
我记得吕丽老师是这样跟我说的。她说,善解童贞是讲“性”的,这样的内容,不要说孩子们,就是大人,也基本从来没听过。“性”在我们的民族,是很避讳的话题,孩子平时不能听,不能讲,不能问。所以,当孩子来到善解童贞课堂,突然发现这个课堂可以敞亮地谈“小鸡鸡”,“奶波”这些“禁忌”的话题的时候,孩子们很兴奋,有时候兴奋的情绪难以控制,所以会左动动右动动,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当我听到这样的解释的时候,每当我遇到有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就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当我理解孩子的心情以后,我就不会再给孩子贴“不认真听课”的标签,接纳了孩子的心情和行为,我也就不再焦虑了。
第二个问题,有的孩子好象情绪控制力特别差,8-9岁孩子课程《男孩女孩不一样》这节课的时候,讲师每次一讲到生殖器,就开始尖叫,讲到生殖器结构图的时候,就更严重了,感觉要翻天了。然后整节课都很躁动,总是时不时尖叫,或者讲小话。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去特别提醒和制止吗?
刘沁恬老师说,生殖器一直是我们不让孩子谈的一个话题,我们的课堂上,把生殖器结构图放出来,一点一点去讲解,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很刺激的!他要尖叫就让他尖叫呗,人家压抑了快10年了,我们让他在课堂上发泄出来呗。这个过程,就是帮孩子清理内心的“垃圾”的过程,孩子的尖叫、大笑、拍桌椅,都是孩子倾倒“垃圾”,我们为什么不让他倒出来呢?这就是我们课堂要做的事情啊!
你看,到第二节《我从哪里来》的时候,孩子们就安静了。因为“垃圾”倒完了,孩子们自己就安静了,不需要我们去刻意“管制”,这只是一个过程。所谓的情绪控制力差,都是贴标签,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把标签撕掉!让孩子在宽松、安全的环境下,畅所欲言,把“垃圾”清理干净!
确实,每次《男孩女孩不一样》躁动的课堂,到了第二节课《我从哪里来》,孩子们就开始非常平静,整个课堂感觉就是台风过后,清新的风和凉爽的空气一般,非常舒适、和谐,暖暖的爱在轻柔地流淌。。。
第三个问题,大一点的孩子,比如10-11岁了的孩子课程,因为孩子有手机了,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会时不时拿手机出来,看一会,或者低头翻课桌上的书。我们要不要提醒孩子,把手机收起来,或者上课前把孩子的手机收了,以免影响学习?
胡萍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我们一来就收孩子的手机,那我们的课堂就跟学校的课堂没有差别了,孩子不被信任,没有被尊重的平等的感受。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课程,不是知识灌输,不是生理卫生课,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建构观念,这是精神层面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出发点来制定我们的课堂规则。
另外,孩子们以前接收到的信息,都认为“性”是下流、羞耻的、肮脏的,但我们的课程,却要把“性”拿到桌面上来谈,孩子的内心要接纳这些是需要过程的,有时候,孩子拿手机或者书本来看一下,其实是掩饰自己内心的尴尬,我们要允许孩子这样的情绪存在。
再有,孩子可以多通道接收信息,有的孩子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写作业,有时候我们看孩子是好象在看手机,但从孩子课后写的感言看来,孩子们接收到的信息是很全的,感受也很真切。
最后,有时候,这些大孩子就是要试探,你们是不是跟学校的老师一样,我表现差就不接纳我。当我们真正接纳孩子们的时候,孩子是有感觉的。
当我成为善解童贞讲师以后,我有了前人的经验,更清晰孩子的内心,当我看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我不再为所谓的“课堂纪律”担忧,也不再担心孩子会把课堂“破坏”掉。
当我们的心里开始住着孩子,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里,没有放任的失控,没有控制的对抗,我们之间流动的,都是欢快而有序的互动。。。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