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贞8~9岁孩子课堂课后记
提到性健康教育,必然会涉及到每个孩子都会问的问题:妈妈,我从哪里来?在善解童贞8~9岁孩子课程里有这么一节课的名称就叫做《我从哪里来》,我们会给孩子讲妈妈孕育宝宝、生产的过程,这一课秉持着善解童贞的核心思想----用爱与科学解读孩子的性。
在讲解孕育生命时我们会从爸爸妈妈相遇相爱结婚讲起,因为爸爸妈妈相爱,想要把彼此的爱传承下去,所以决定生育一个孩子;在讲解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时我们会让孩子理解胎儿怎么通过脐带获得营养、排出代谢物,胎儿的生命和妈妈的生命融为一体;在讲解妈妈怀孕期间爸爸的照顾、陪伴、工作时,我们会告诉孩子,虽然爸爸很辛苦,但是他心里感觉到很幸福,因为他很期待孩子的到来;在讲解生产过程时,我们会告诉孩子阵痛是宝贝给妈妈发的信号,让爸爸妈妈、医生护士做好准备,生产时宝宝要努力往外冲,在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医生护士的帮助下宝宝才得以诞生。整个课程除了给孩子讲解精卵结合、性别染色体决定宝宝性别等等这些科学知识,
“爱”始终是课堂的主线,爸爸妈妈的爱情,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不论你是男孩女孩,你都是最优秀的那个精子所成就的生命。
在课后,很多孩子都会在给爸爸妈妈的感恩卡上写上“谢谢爸爸妈妈给我生命”、“生命好伟大”等等这样的话语,因为孩子在我们的课堂里会感受到爱的温暖、生命的神圣和伟大。
然而一次课后我听见一个妈妈在对孩子说:“你知道妈妈生孩子有多痛吗?如果把疼痛由轻到重分为十个等级的话,妈妈生孩子的痛是其中最痛的十级!”我赶紧在旁边补上一句:“虽然妈妈很痛,但是妈妈心里感觉到很幸福,因为她很期待你的到来”。
其实每个妈妈在怀孕前多多少少都听说过怀孕的艰辛和那堪比骨折的生产之痛,那为什么明知道会经历这些,我们还是选择生育呢?显然我们不是为了体验这份痛苦,而是为了伴随这份痛苦的新生命的期待,一个孩子寄托着夫妻之爱,传承着父母之爱,是这份爱让我们有勇气去经历痛苦和艰辛,所以说生命的本质是爱。如果不是爱,我想不会有人愿意去体验生产的痛苦吧。
我们也看到社会上有一些打着生命教育旗号的课程,极富情绪感染力的主持人声泪俱下的给孩子讲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在主持人的情绪渲染下,听众也热泪盈眶。然而辛劳与付出是爱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吗?内心深处促使我们愿意去承担一些辛劳与付出,是因为孩子会带给我们爱,爱中有更多的温暖和幸福。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在对孩子做生命教育的时候要本末倒置,去强调这份痛苦、辛劳与付出,而不是强调这份爱、期待和满足呢?
尽管怀孕艰辛、生产痛苦、陪伴成长的路上有挫折,但是爱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心怀喜悦、期待和幸福!不是这些艰辛、痛苦和挫折让我们有勇气孕育新生命,而是喜悦、期待和幸福让我们有了勇气去孕育新生命,这是我们内心真实的状态,那么让我们在对孩子做生命教育的时候也呈现我们真实的内心,让孩子看到生命中的爱,而不是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