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贞本土化(2):性健康教育内容结合国情
二、善解童贞的课程内容结合中国国情
善解童贞的研究根植于中国本土,其课程内容来自对本土孩子和家长性教育方面存在的性问题,课程目标是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性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课程内容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引导孩子和家长建构健康的性价值观。
1.将日常生活细节作为课堂的内容
在国人养育孩子的方式中,有很多错误的养育方式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比如:父母在有孩子的房间做爱、帮助已经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洗澡或清洗生殖器、已经5岁的孩子还可以随意触摸妈妈的乳房等。我们将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植入了课程内容。
比如,中国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身体界限建构不明确,很多孩子已经5-6岁多了,父母还帮孩子洗澡,或帮孩子清洗生殖器,甚至母亲与8岁儿子一起洗澡。这个养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成长,也不利于孩子建构保护自己身体隐私和尊重他人身体隐私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男孩脱离恋母情感,这种养育方式为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带来阻碍。针对国人的这种情况,在善解童贞6-7岁孩子课程《保护自己身体隐私》中,我们将鼓励孩子独立洗澡作为了其中的内容。还有,告诫孩子不可以随地大小便也作为了这一课中的内容。
再比如,女孩大便后正确擦拭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女孩的生殖器卫生与健康,但在我们传统的养育方式中,很多父母没有教给女孩正确擦拭的方式,女孩使用了错误擦拭的方式,导致了大便容易污染生殖器,发生生殖器感染。善解童贞8-9岁孩子课程《男孩女孩不一样》中,我们将女孩大便后正确的擦拭方式作为这一课中的一个内容。
2.善解童贞课程内容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升华
很多国人将孩子的性教育理解为生理卫生知识教育,这是对性健康教育的误解。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包括了四个层面:性别教育,爱与生命的教育,情感与责任的教育,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在善解童贞的性健康教育课堂里,懂得科学的性知识,引领孩子建构健康的性价值观是课程的目标。科学知识是基础,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提升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建构健康的价值观。
比如,关于生殖器官的知识,我们会在善解童贞8-9岁孩子课堂内容里呈现,在介绍了生殖器官的简单知识后,我们要进行人文升华。我们的传统性文化中,把“生殖器官”直接与“色情、下流、羞耻、肮脏”联系在了一起,而没有与“创造新生命、神圣、高贵、圣洁”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观念代代相传,导致了我们至今对“生殖器官”的偏见。由于这样的偏见,传统性观念与生命观的教育处于完全分裂的状态,这个分裂就是:人类繁衍生命的器官是肮脏下流色情的,人类创造新生命的过程也是下流色情的,但人类的生命是高贵的,值得珍惜的。这种分裂让孩子不能够对生命有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认知,破坏了孩子对生命的神圣感和高贵感。
在善解童贞孩子课堂里,我们会告诉孩子:“生殖器官是人类繁衍生命的器官,没有这个器官,人类就无法繁衍,这个世界便没有了人类,也没有了我们在座各位的生命,生殖器官与我们人类生生不息密切相关,是神圣而圣洁的器官,由此,它创造的人类生命才如此神圣和尊贵,我们高贵而圣神的生命才是值得珍惜的!”将生殖器官的定位与人类物种繁衍,与个体生命存在联系在了一起,帮助孩子重建对生殖器官的认知和审美,这是对“生殖器官”的人文升华。这种人文升华能够洗涤孩子们心灵中曾经对性的肮脏感,升华了孩子们内心对性的神圣感和圣洁感,这是孩子性价值观的重要建构过程。如果我们在讲解生殖器官的时候,只有知识教育,解释生殖器的结构和功能,而没有进行人文升华,那么,孩子们获得的信息中,就只有知识,而没有对生殖器官的审美教育,错失了性教育中对孩子性审美教育的契机。1
再比如,善解童贞8-9岁孩子课程《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内容里,有一个关于脐带的知识,如何在脐带知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情感的人文升华呢?当善解童贞讲师在为孩子们解答“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怎么吃东西?怎么解大小便?”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是这样讲解的:“你在妈妈肚子里生活的时候,脐带将你和妈妈连在了一起。脐带里有两条通道,妈妈吃下去的各种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中,通过脐带中的一条通道,这些营养物质以及氧气被送到了你的身体;当你的身体将这些营养物质利用之后,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另一条通道运送到妈妈的身体,这些废物在妈妈身体里会变成了妈妈的大小便,由妈妈的身体排除,你身体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由妈妈帮你呼出。所以,当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要帮你吃进营养物质,还要帮你解大小便,还要帮你呼吸。出生以后你需要独立生活了,自己吃食物,自己解大小便,自己呼吸,医生要把脐带剪断,你就开始了独立的生命过程。脐带剪断后肚子上还留着一小截,这一小截脐带在你出生7天后脱落,就形成了你身体的肚脐眼儿,这是每个孩子与妈妈曾经血脉相连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