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贞的本土化(1):在本土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性教育研究
标签:
胡萍老师善解童贞性教育教育 |
分类: 杂谈 |
经历十六年的发展,善解童贞儿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形成了独有的四大特质,即本土化、系统化、品牌化和规模化,这个博文系列将展示善解童贞这四大特质。今天这一篇,我们来看看善解童贞的本土化特质。
善解童贞儿童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全部来自中国大陆本土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善解童贞的课程体系完全是根据中国孩子和家长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建构,这样的课程能够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性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方式符合本民族的习俗与文化,由此,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孩子课堂和家长课堂,在有着谈性色变传统文化的中国社会也能够被广泛接受。
(一)研究案例来源本土化
1.在本土中小学研制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我在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开展1-6年级孩子性健康教育课堂实践研究。整理出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性困惑,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实践中研制出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内容。
2002年,编写了小学性健康教育漫画读本《妈妈,我从哪里来》和《门开了,何必翻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编写了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成长与性》上下册和《儿童性健康教育教师参考用书》,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在这本书已经不再印刷,内容全部进入《善解童贞》系列。现在,《成长与性》已经成为善解童贞孩子课堂的读本,也成为了善解童贞孩子课堂讲师使用的教材。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又研发了6-13岁孩子性健康教育父母课程,并在全国各地开展这些课程。迄今,这些课程已经在全国77个城市开展。期间,我应邀到中学讲课,由此开发了14-17岁孩子课程和父母课程体系。
2.在本土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研制幼儿性健康教育课程
2006年我进入北京李跃儿芭学园(以下简称芭学园)开展0-6岁孩子性发展规律的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定性研究(观察记录、案例搜集)和定量研究(数据统计)。在芭学园研究期间,我观察和记录幼儿园孩子在性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同行为,在课堂里、午休中、活动课堂中等多方面观察幼儿的各种性活动,比如幼儿的性游戏、幼儿的爱情、幼儿手淫等,并跟踪记录下了这些行为发展的规律性。在与芭学园家长的交流中获得大量案例。
2007年,我在李跃儿教育网站开设胡萍专栏,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家长对孩子性问题的咨询,后来建立胡萍老师QQ群、胡萍新浪博客等,多渠道了解到了孩子的性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一年,我开始与国内早教品牌金宝贝合作,研究0-3岁孩子性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