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天才孩子办学(3)——天才孩子遭遇的困境

(2014-12-08 10:16:37)
标签:

天才孩子

胡萍老师

其乐教育

分类: 其乐教育


天才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所遭遇的成长困境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身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来自基因,另一个方面来自孩子生长的环境,包括了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环境。


先来谈一下导致天才孩子成长困境的先天因素,比如,一些被医学诊断为阿斯伯格症的孩子,他们在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领悟远远超越同龄孩子,还有一些被医学诊断为阅读障碍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与一位阅读障碍孩子的妈妈交流过孩子的情况(我们暂且叫他A吧)A在数学方面极具天赋,在高中阶段,A能够做出来的数学难题老师都无法解答,后来A考入英国一所知名大学学习数学专业,现在,A继续在英国读数学硕士,非常优秀。A是数学天才,但他在阅读上遭遇了困境,这是先天的因素导致,具有这样特质的孩子,如果按照我们现行的常规评价体系,孩子会陷入学业的困境。


天才孩子本身存在的发展特质也会遭致父母和教师的不接纳,天才儿童中的部分孩子既有天赋又存在学习失能或者其他问题,比如AA在学校学习期间,他的阅读障碍让老师觉得他根本不能够在学校学习,建议父母把孩子带回家,孩子自己也发现不被老师接纳,后来到了高中,因为A的数学能力超过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也处处为难他,A也在数学课堂玩游戏机,最后导致与数学老师的大冲突,幸运的是A有一个理解他的妈妈,A后来到英国学习,考入了英国的大学学习数学专业。我的儿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老师们都告诉我他的人际关系发展不像同龄人,我与孟爸接纳了根儿,我们认为不是人人都要成为公关部经理,根儿未来可以从事与人交道少的工作。在我们的耐心等待下,根儿的人际能力在16岁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现在,他在剑桥有了自己的朋友群体。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作为一个男孩,应该有一个朋友群体,他们可以一起外出旅游,甚至外出几天,你的儿子没有这样的群体,有些缺陷啊!”我当时告诉朋友:“不着急,如果他这一辈子没有这样的群体,只要他不觉得痛苦,我认为就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个群体有与无都不影响他对着自己生活的要求,如果他需要这样的群体,他会主动去结交朋友,他如果内心不需要,我们也强求不来。”等待的结果是根儿在上一个暑假,终于与一群剑桥的同学一起玩了十多天才回国,而返回剑桥也在开学前10天,他说要回去与同学玩。


宇宙的平衡法则告诉我们,当上天给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天赋时,一定会给这个孩子一个发展的“缺陷”,比如A孩子的数学天赋和阅读障碍并存,根儿的天赋与他的人际能力发展滞后并存,所以,正如《贴错标签的孩子》一书中写道的那样:“天才儿童是一部保养和维修费用很高的机器,他们需要很多的食物和燃料,充分训练和修补,还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打扫和收拾。”而在我们的国度里,很少有人能够懂得如何来保护天才儿童。

 

成长环境也会给天才孩子带来困境,我们先来看家庭给此类孩子带来的困扰。在我们的国家,人们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更流行顺大流,“别人家的孩子如何,我们家的孩子也应该是这样的。”当我们的孩子表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父母便要求孩子与大众一致,“别人都能够好好地读完一篇文章,你为什么不能够?!”“别人都能够把一道题目很快算出来,你为什么不能够?!”“别人都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你为什么就不愿意主动交朋友?!”“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天才孩子的确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表现和特质,由于我们的文明中缺失了尊重个体意志的文明,这种文化深入了我们的骨髓和血液,所以,即使是孩子的父母,也不会懂得尊重孩子个体特质。于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被逼着要像其他孩子一样流畅地阅读,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被严重破坏;内敛特质的孩子被逼着与同伴主动交朋友,在成人的视角里,孩子不主动与人交朋友就等于没有了未来,结果孩子更反感与人的交流。我们不懂得孩子个体的特质,就不能够很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来成长。

 

那么,绝大多数的学校能够帮助到高天赋的孩子吗?我们都上过学,一个班级40个孩子算是比较优越的条件了,试想一下,一个老师在一节课里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大多数孩子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老师关注的是这40个孩子中的绝大多数孩子,这些孩子处于中等水平状态,极少数的高天赋孩子和最跟不上老师节奏的孩子将被老师忽略,高天赋的孩子因为老师讲解的内容更满足中等孩子水平而出现“吃不饱”的状态,于是上课处于无聊,这样无聊的时候太多,对于求知欲望极强的高天赋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他们无法忍受,于是,孩子要么发呆,要么捣乱课堂,要么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要么不愿意去学校上学……高天赋孩子变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现在回想起根儿小学5年级时对我说的话:“妈妈,5年级的数学课本我一个星期就学完了,可以考我啊,为什么要我学一个学期啊?”那个阶段,根儿不上学、上语文课时看日语书、选择性上课(喜欢的课就上,不喜欢的课就回家)……用教师常规的眼光来看根儿,他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好在我那个时候拼命保护根儿,才保护了他的求知热情。A孩子的境遇也一样,数学方面突出的天赋并没有被老师赞赏,而A上课无聊之下玩游戏却被老师斥责为狂妄自大,高天赋的孩子在学校的日子并不好过,除非孩子压制天性,被训练成了“听话”的“好孩子”,才能够忍受课堂对他的无聊。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