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萍老师
胡萍老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104
  • 关注人气:19,8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我讲座中听众提出的几个问题作答

(2012-06-28 11:27:51)
标签:

儿童性健康教育

胡萍老师

教育

分类: 杂谈

    在我的讲座中,时常会有听众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技术性”的,而是关乎我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因为这几个问题被反复提出,由此,将这几个问题整理后写成博客,供以后的朋友在听我的讲座时,更能够理解我的价值观。

    在中国电影《海洋天堂》与美国电影《自闭历程》的中,我比较了中国与美国两个家庭对具有天赋的两个自闭症孩子的教养观念和方法,以及孩子成长的结果。大福的爸爸将孩子作为一个病人来照顾,爸爸爱孩子的目标是让自己照顾孩子一生,大福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失去灵魂的人,最后犹如行尸走肉挣扎在生存线上;美国电影《自闭历程》中,坦普的妈妈将坦普当作正常人,爱孩子的目标是让坦普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坦普成为了大学教授并在全世界演讲对自闭症孩子的关爱。

    提问一:“胡老师,大福的爸爸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你应该给予大福爸爸一些肯定和同情啊,很遗憾你没有给大福爸爸一些肯定!”

    我的回答:“如果你想给予大福爸爸一些肯定和同情,你完全可以自己给,请不要要求我在这里给予大福爸爸肯定。我所做的是将大福爸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这些理念和方法给大福带来的伤害解析给各位,我绝不会说‘虽然大福爸爸伤害了孩子,但他还是爱孩子的’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来混淆大家的思维,我希望我的观点能够清晰地传递给听众,在观点问题上我不搞中庸,也不打太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提问二:“胡老师,在你的这次赏析中,我感觉你认为西方的教育比我们的好,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总还是有比西方好的东西,为什么你没有体现呢?”

    我的回答:“我这次讲座的主题不是歌颂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史,也不是中西方教育比较,仅仅是两个父母和两个孩子的比较。作为母亲,在这里我向坦普的妈妈表示敬意,她告诉了我如何帮助孩子成为精神高尚、独立、有理想、有灵魂的人,她做到了。而对于大福的爸爸,我认为他阻碍了大福的成长,让大福未来的一生都挣扎在他人的同情和施舍中。请不要将他们上升为中国和美国的代表,而我也没有站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我仅仅是作为一个母亲在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我想,在中国已经不乏像你这样的人,无时无刻都想着要歌颂祖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也不乏对我们的教育大唱赞歌的人,请不要要求我在这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也与你 ‘合唱’,如果你愿意,可以从《海洋天堂》中挖掘出中华文明,但不要要求我和你做同样的事情,可能我们的使命有所不同。或许,我的这场讲座能够让大家看清楚一些我们文明中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我们对人类个体发展规律的无知和漠视,对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建构的无知与漠视,对孩子需要什么品质的爱的无知与漠视。一个民族的伟大不是靠唱祖宗的赞歌来抬举,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正视自己的弱处,不断修正,学习他人之长,这样的精神才能够让民族变得强大。”

    提问三:“教育的行为是没有标准的,其实在育儿的过程中,很难说哪种教育理论一定百分百正确,或百分百适合自己的孩子,你认为是这样吗?

    任何教养的行为都有对与错的标准。教育孩子的宗旨是让孩子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尽管每个家庭的教育行为受家庭的文化传承、宗教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教育行为正确与否是有衡量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尊重了孩子生命发展规律,是否帮助孩子完成了生命发展任务。在这个标准之下,我们的教养行为需要遵从的原则是尊重、支持、帮助和爱,教养行为给孩子的带来的应该是获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责任感、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如果父母的教养行为像大福爸爸,这样的教养行为就是错误的,反之,坦普妈妈的教养方式就是正确的。如果父母不清楚教养方式的基本原则,不明白教养方式对错的判断标准,又如何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呢?

   在“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讲座中,听众的提问。

   提问一:“请问胡老师:你在讲座中提到了诸多幼儿的性活动,比如幼儿的手淫、性游戏、幼儿的性快感等,这些是你亲眼所见吗?你是如何做儿童性心理研究的?”

    我的回答:“所有讲座中提到的幼儿性活动,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在北京李跃儿芭学园(幼儿园)里进行幼儿性活动的观察,在孩子们上课、睡午觉等过程中观察记录,帮助我进行研究和记录的还有芭学园的老师们。我的研究过程是这样的:2001年~2005年我在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进行6~13岁孩子性心理以及性教育研究。06年~07年在北京李跃儿芭学园进行0~6岁孩子性心理的研究与观察,与家长们有很多交流,在观察和记录了孩子出现的各种性活动后,将其归类。在这个前期研究的基础上,07~08年在全国20个城市22个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做讲座,然后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家长们对孩子性活动的发现与观察,这些问卷由我与四川省性教育研究中心的吴银涛先生(社会学研究生毕业)合作设计,调查问卷由吴银涛先生负责统计,最后得出结论,这些数据在《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中一一列出。另外,很多案例来自我在全国各地讲座时家长提供,还有很多家长通过我的邮箱和博客提供自己孩子的案例,以寻求帮助。我的理论指导来自西方对儿童性心理的研究书籍,这些书籍包括一百年前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性心理研究的理论,以及现今西方的性心理研究理论,这些书籍我在《善解童贞1》中已经列出。很遗憾的是我很难找到东方学者对儿童性心理研究的理论书籍。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令你满意,谢谢有这个机会说出我的研究过程。

    提问二:“你在讲座中提到的很多方法与西方的观点和做法一致,比如不要让孩子在大街上小便,不要穿开裆裤,你的研究是本土的吗?适合中国的孩子和父母吗?”

    我的回答:我的研究来自中国的父母和孩子,我不懂英语,也没有任何在国外研究的经历,讲座中提到的所有案例都来自我在本土的研究。为什么我的观点与西方不谋而合,我想唯一的解释是:只要在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所采用的帮助儿童生命发展的方式,都会相同。比如不穿开裆裤的问题,无论是中国的孩子还是西方的孩子,都需要在6岁前建构身体隐私的观念,需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需要建立身体的界限——“我身体的隐私不可以随意暴露”,需要尊严的建构。当我们懂得帮助孩子建构尊严感和保护隐私观念,我们就会采用相同的方式——不给孩子穿开裆裤,不让孩子随意在大街上大小便。

    西方在尊重儿童个体生命本质发展规律上的确要比我们先行很多年,我提出的方法不是一味地效仿,而是同西方“尊重孩子生命本质发展规律”一致,我想:不论东方或者西方的人类,都应该在尊重孩子生命发展本质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发展,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儿童,其生命的发展本质都理应得到尊重,其发展过程都应该得到正确的帮助。

    提问三:“你讲座中提到了了孩子们的画,一些孩子画出了女孩和男孩一样有小鸡鸡,弗洛伊德的‘儿童对阉割的恐惧’理论,你如何看待?”

    我的回答:“关于这个理论的分析和讨论,我在《善解童贞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中和详细地进行了分析,可以参考。我的讲座目的在于为父母提供方法,所以,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我们提出了帮助父母的方法,在孩子问‘男孩为什么有小鸡鸡,女孩没有?’时,父母可以回答孩子‘女孩也有小鸡鸡,只不过长得与男孩不同,男孩鸡鸡是长长的,女孩是扁扁的’,这样就让女孩不会觉得自己身体比男孩少了一个零件,也避免了孩子认为‘自己的鸡鸡被割掉了才变成的女孩’,实际上,如果把小鸡鸡理解为外生殖器,这样的回答是很到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