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柔风细雨的高考中,也有一次小小的电闪雷鸣。那是在儿子经历生物第一次考试时。
儿子报考的大学专业是遗传学,所以生物考试成绩至关重要,他想考取生物的满分,争取获得世界第一或者中国第一,这样就能够让他进入心仪大学的路更平坦一些,希望更大一点。怀着这样的抱负,儿子走进了考场。
生物一直是儿子的强项,在三年学习中,生物考试的成绩基本都在年级前茅,记得第一年来到学校的时候,期末考试儿子的生物成绩是93分,超越第二名10多分。他的生物老师告诉我:“学校学生的生物成绩很少有能够考上90分的,你的孩子93分,几年才能够出一个这样的成绩!”我骄傲极了。想到儿子刚入校时学习生物的艰难,他的话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旁:“妈妈,每一页书的每一个字都是单词,我一个晚自习只能够看半页,太难了!”而一年后,他的生物成绩是年级第一!
3月的模拟考试,他也将生物定位在考取高分,但他不愿意做题,后来成绩出来了,他告诉我他依然考了第一,超越了那些每天抱着试题册的孩子。模考生物取得好成绩让儿子再次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做题做不出好成绩,要理解知识,要真正会运用知识才能够考得好成绩!
由于儿子太在乎国际考试的生物成绩,几乎完美的要求带给了儿子超过他能够承受的紧张感,这样的紧张感让他的思维出现了僵化,在第一次生物考试的时候,考砸了!
每次考试回家我会问一句:“儿子,考得如何?”如果他一脸轻松,回答“还可以”我知道他是正常发挥,如果脸色不轻松,就说明出了问题。生物考试回家后,一脸乌云,我知道出问题了。当儿子考试出了问题,他会告诉我出了什么问题,我问:考得如何?儿子开始述说:“唉,我想把题目答得完美,写了很多,有点题目都超出了试卷留出来的格子了,写得太多浪费了我的时间,总担心答得不全面,答题的时候脑袋就不好用了,越答越不满意,其实我没有必要写得那么细致,知道答出要点就可以了。还有一个1分的题目,这一分丢的冤枉,只要填上一个单词就可以得分,我知道这个单词,但我把单词写成了复数,我自己知道的就丢了两分,还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没有被扣分,完蛋了,世界第一完蛋了,中国第一也完蛋了!这所大学(儿子心仪的大学)不会录取我了!”儿子沮丧到了极点。
我安静地听他的发泄,暗自感谢3月英语考试儿子经历的情绪风暴,虽然3月英语风暴折腾了我半个月,却为我和儿子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这次生物考试砸锅了,却没有出现3月风暴的强度。虽然儿子没有大闹,但显然他的情绪受到极大影响。第二天将进行数学考试,如果今天不调整过来,明天的数学将继续砸锅,我决定无论如何要帮助他在当晚调整好。
我和儿子交流:你喜欢的这所大学,每年你学校的同学要考上5~6个,他们不可能都是世界第一中国第一吧,这次没有考好的确让我们难受,但还有两次机会来拉分啊,把另外两次生物考好,弥补这丢失的两分,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不要放弃嘛!情绪激动中的儿子根本听不见我说什么。
当晚儿子用做数学习题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结果做一题错一题,他不断发火,错一题就大叫“又错了!”“又错了!”我建议他不要做了,我们出去走走,儿子不听,他认为做题可以帮助他恢复考试状态和对试题的灵敏度,“我现在不在状态,明天怎么能够考好!”我任由他这样,自己出门跳健身操去了。
晚上9点后我回到家里,儿子还是在书桌前做数学,依然做一题错一题,依然在大叫“又错了!”我告诉他:你现在要调整的不是技术,而是情绪,你情绪不好怎么做都是错的,这样的错让你的情绪更加不好,你就在一种恶性循环中。但儿子不听,继续做题,继续发火。终于,我发火了,也大叫一声:“不要做题了!”我立即觉得自己失态,赶快进卫生间洗澡去了。我不知道这火发得对不对,但我还是发火了。
洗澡出来,我走近儿子,摸着他的头(他喜欢我这样摸他的头):“非常抱歉,我不该发火,我知道你难过,但你这样不正确的方式也让我难受,原谅妈妈”儿子立即点头,表情放松了,头靠在我胸前(他坐着,我站着,头正好在我胸前)平静地说“妈妈,我把这道题做完就不做了”“好吧”我知道,这场小小的风暴平息了。
儿子收拾好第二天考试的用具后,用书包装好放在沙发上,这是他每天晚上的习惯——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我们两个一起看电视节目,然后聊天吃水果,11点儿子洗澡睡觉,一切恢复了正常。
第二天早上,我看着情绪饱满的儿子问:“准备好考试数学了吗?”“没有问题了妈妈”“你要知道你是数学天才,考个好成绩!”然后贴脸告别。
当然,数学考试很顺利,以后的每一科考试都很顺利,生物的后来两次考试发挥正常。
在我写完这篇博客的时候,儿子已经结束了他的5月高考,进入了暑假。但这并不意味着儿子的高考已经结束,即将到来的是10月的面试,我们期待着,准备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