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真计算了儿子考试的场次,共有15次考试,有的考试在上午,有的考试在中午(12点半开始考),还有的考试在下午,我对儿子是否能够不出差错也存有一丝担忧,我想过要不要时时提醒孩子“明天有考试哦!赶快复习吧”“要准时参加哦,千万不要迟到了哈!”“快睡觉了,明天要考试!”……我不想把家里的气氛搞得这样紧张,我认为,当18岁的儿子听到这样话会感觉自己无能——难道我还不能够管理好自己吗?!我说出这样的话会让儿子感觉到我对他的极大的不信任,我不能够用伤及孩子自尊自信的方式来满足我的心理需要。所以,整个高考期间我没有说一句这样的话。也有忍不住想说的时候,我立即意识到了,马上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5月的我恰巧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工作室的第一次面对面电影赏析,我需要认真准备课件;5月的每个周末都有孩子课堂,我需要准备;6月在北京有众多的事情(网易采访、新浪做节目、北京电影赏析和孩子课堂的安排、人民大学的学习时的交流准备、芭学园的全国教师培训等等)这一切都要在5月底全部准备就绪,忙着自己的事情,自然也就顾及不到去不信任儿子了,为何不把这次漫长的高考当成检验儿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呢?想明白了这一点后也就没有了心理负担。我知道人们会问:“万一出了差错呢,那不就耽误儿子了吗?”这个问题我想过,我会用我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不出差错,我的方式是:“儿子,明天要我起来做早餐吗?”如果需要,说明明天早上有考试,“儿子,明天中午需要提前吃饭吗?”如果需要,说明明天中午有考试,根据儿子的回答,我就知道明天是否有考试了,而这样的方式不会让儿子感觉无能,也让我的提醒心理得到满足。他的考试时间安排表是英语的,反正我看不懂,索性不看。
后来,每次考试的前一天,儿子会告诉我第二天他的考试时间以及他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出门,这样我好安排做饭时间,只要我清楚了开饭时间,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偶尔会担心儿子会不会把考试时间搞错,睡大觉睡过了头,但我还是忍住了不去提醒,我发现他有时会在看一张表格,我肯定是他考试安排的表格,我告诉自己要相信孩子,他很快就要到大学读书了,那个时候可没有人提醒他的考试,如果这次他能够自己完全掌控高考时间,不出差错,我将安心地放飞他到世界各地,因为儿子已经具备了立足社会最重要的品质——自我管理能力的建构。昨天晚上在儿子书桌上看到一张画满红线的纸,仔细一看,然后问了儿子,才知道是考试时间安排表,已经进行过了的考试被儿子用红线划掉了。
一直坚持不做练习题册的儿子,在进入高考阶段后开始主动做题了,这是从小学开始到现在,第一次主动做练习题,每科考试期间的休息日是儿子有史以来的“勤奋日”,上午11点起床,然后开始复习。他把时间限定好,开始考验自己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套试题,或者自己比规定的时间提前多少时间完成试题,“妈妈,不要来打搅我,我要做题了”。每次做完一份试题,他会在网上调出这套试题的正确答案,用红笔修改自己的错误。偶尔,他会把战果与我分享:“一小时的题的用了15分钟,但是错了一题。”我绝不会说“那就要细心点啊”之类的话,这点儿子心里比我更明白,我笑一下,说:“哈哈,太快了!”“妈妈,我昨天做了100多题”“啊!做这么多?!”感觉他昨天没有勤奋啊,“100道选择题,很容易,但是错了4题。”“哦,正确率还是挺高的啊!”
由于长年的不“勤奋”,儿子的勤奋是有限的,如果有NBA,他会早点起床,一边看NBA一边做题;或者在书桌前勤奋了一小时,他会玩两小时的游戏,还说“我需要放松一下了”。看到他看NBA,我问:“这个NBA怎么天天都在打啊,什么时候结束呢?”儿子不理解:“什么结束?”我解释:“就像世界杯那样,有开始有结束啊”儿子大笑:“NBA就像你上班一样,没有结束的时候,妈妈无知啊!哈哈!”从小儿子就有一心多用的功能,我从来不要求他要“专心”,我的方式是:学习过程我不问,但学业结果我要看。昨晚孟爸打电话给我:“提醒儿子明天有NBA,不要错过了!”今天儿子早早起床(9点过才起),现在正在一边看NBA,一边吃水果,一边和他的虎虎玩,一边做练习题或看课本书。
今天中午的考试是儿子高考的最后一次考试,一个月中的每一次考试儿子都自己管理,我们没有出差错,儿子自我管理能力已经合格,将来他远离我们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考试,我都会安心了,祝福儿子完满结束他的5月高考!
突然想到一个考博士的女士在进考场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带身份证;参加高考的孩子上车后才想起没有带准考证,人民警察帮助他把准考准送到了手里……此时此刻,“人生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又开始刺激我的思考神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