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麻束分销店工作期间,以店为家,坚守岗位,每年都能完成任务。加之和老百姓相处的非常好,口碑极佳,受到县供销社的认可。
1977年四月,县社把我从麻束分销店调到三多供销社任生产资料门市部营业员,俗话说的“站门市”。门市部的负责人叫赵巧叶,恰巧是我同学赵金叶的姐姐。她为人处世忠厚老实,对工作认真负责。当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她把我当做小弟弟看待。当然我也把她当姐看待,有什么事总是请教她,在工作中,重活累活我总是抢着干。比如销售柴油、机油,库房里搬些重箱子,我总是抢在她头里。
生产资料门市在三多西街口,经营县棉麻日杂公司的锅碗瓢盆、棉、麻、农具等;经营着生产资料公司的化肥、农药等;经营着五交化公司的电线、电灯、染料、工具等;经营着石油公司的柴油、机油、煤油;还兼营销新华书店的图书。五花八门集中于一个门市部,同时面对着三多,南堡的23村委的柴、机油供应和91个自然村的老百姓的日杂用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经营商品种类多,门市部也摆放不下,只好堆放在库房。这样老百姓进门市部是观察不到的,我就想了个办法,用广告色在白报纸上画成商品图像,挂在门市部空中,也就是现在的广告图,既给门市部增添了靓丽的色彩也增加了氛围。我到门市部后设置了一个销售货物卡片,销售一笔记一笔,做到了日清月结,不用盘点,也心中有数。我和赵巧英经营这个门市部2年多,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不像有些门市部,一盘点就出现短款问题,营业员互相猜疑,矛盾重重。在我调离三多时,经过盘点,我们的门市部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人与人之间不仅没有隔阂,倒是友谊长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