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束情三
(2022-05-02 10:35:47)
麻束村老百姓纯朴厚道,组织纪律性强,思想认识超前。我在麻束时,大队支部书记是上麻束的马均平,队长是马兆兰,副队长是马良儒。他们工作能力强,有号召力。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上麻束率先建起了一排新砖窑,一共13孔,非常美观。这对于现在来说根本不是什么事,那个年代,大宁县农村的老百姓大都住在崖壁下掏的土窑洞内,哪里有十几砖孔窑的村。此外村里还办起了幼儿园,解决了妇女们后顾之忧。妇女们劳动之余,排练一些节目,热闹、开心。这些对当时来说都是超前举措,各地来这里参观的络绎不绝。参观的领导们来,村里的幼儿园和妇女们就表演节目,那会没有其他伴奏,就我拿一把二胡伴奏。领导们掌声不断,肯定了上麻束村的做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1976年县上抽调各村民工在太仙河修水库,规模宏大,工地红旗飘飘,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为了慰问民工,县上点名上麻束幼儿园去表演节目。包队干部带队,幼儿园园长马芳莲和我领着十几个孩子,乘专车前往工地进行了表演。受到了民工们的热烈欢迎!
麻束不仅苹果出名,种植的西瓜也出名。马良儒种植的西瓜个大瓤甜,最大的西瓜达50斤,成了全县有名的“西瓜大王”。
麻束村,村风正,人品好。没有偷盗抢劫的,没有打架斗殴的。我和他们打相处也是诚心诚意的,无论是收购还是售货,绝不缺斤短两,不依次充好。那个年代什么东西也是匮乏,什么麻、糖、火柴、肥皂、碱面等等。我进回来货尽量保持公平供应,争取家家户户有用的。心和心相处,赢得了老百姓的好评。那会我买了一个煤油炉子,自己学的做饭,老百姓你给我拿来南瓜,他给我拿来白菜,过年给我送来油糕、黄煎之类。我经常到他们家里吃饭,可以说吃遍了全村。最多的还是一块工作的许老家,马玉兰、马五生弟兄家。
麻束相处2年,交结了许多朋友,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