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束情二
(2022-04-30 23:17:31)麻束情二
1975年7月,最后一批充实财贸队伍的我被分配到麻束分销店工作,参加工作这天,我和母亲各自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母亲为我做的新床单、被褥、日用品等行李第一次踏上通往麻束的路。
麻束坡又窄又陡,尘土飞扬,一路基本是推着车子上去的。那时的我18周岁,十几里上坡路也不觉得累,母亲显然有些吃劲,可送儿子参加工作,再难走的路她心情总是愉悦的。到了村里,她亲自为我铺好被褥,嘱咐我要安心工作,踏实工作,要和村里人处理好关系,多方叮嘱后才放心地回去。
上麻束是白杜大队的一个小队,属于安古公社管辖。安古供销社有两个分销店,一个在西边的杜村,一个就在上麻束村了。说是分销店,其实就公路下面掏的一孔土窑洞,用砖块垒起架子,上面撘块木板就是柜台了。这个店位于白杜大队的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上、下麻束和白杜东西村。
我来之前这里有一个营业员,他就是许建华老人。那时他只有37岁,我来接替他的售货员工作,他负责这个店的管理和农产品的收购。说是有分工,我还是不分份内份外,有时他不在,来卖鸡蛋或者废品的我就替他收下了。每隔几天我们就出去搞收购,不是到白杜就是到下麻束下乡,我们挑些针头线脑日用品下去,把鸡蛋和废铜烂铁收购回来。
分销店还负责柴油、机油、煤油的购销工作。柴油从油库拉回后就把油桶摆放在土窑背上,供应几个村的拖拉机使用。每次用油都是我和拖拉机师傅把大油桶放到地棱边往小桶里倒,挺费劲。有一次放机油,不小心喷溅我一身,母亲给我买的崭新柿黄色晴纶秋衣被油污的洗不掉了,我心疼了好长时间。
说起上麻束,那可是全县有名的村。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麻束村马荣盛就开始带头栽植果树160余亩,为此,马荣盛还获得省地县的表彰。但终因积劳成疾58岁那年病故。县政府还专门为他立了一块碑。那会的果树品种大多是国光、红玉、金帅、红星,一般树挂果期都在5、6年,盛果期十年八年。
我到麻束村那会,正好是苹果盛果期,全大队有十几座果园,是全县唯数不多的苹果基地。上麻束的果园可以说是县里最大的果园。苹果能吃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起来。那会就县政府有几辆车,各单位还没有小车,大都是骑自行车来摘苹果的。当时也想不明白,队里销售苹果怎么让我在地里过称。可能出于对我的信任,或许是他们怕熟人难处置,由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生人掌秤。外地人来苹果园买苹果秤上多少就是多少,称的平平的,一点也不多给。自己卖苹果,也从来没有给家里带过一颗苹果,那个幼稚又认真的劲儿,现在想来还挺有意思的。
工作中除了认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坚守岗位,随叫随到,任劳任怨,绝不言苦。有一年冬天,安古公社抽了几百人在上麻束搞平田整地,要供应那么多人吃饭,首要问题是先盘几个大炉子,平常要那个大炉条是没用的,店里肯定不进,眼看天黑了怎么办?我骑自行车连夜进城采购,到了县城棉麻公司人早已经下班,我气喘吁吁地跑去找保管,恳求人家给我拿出炉条,打了个欠条就急忙往回返。那会没有路灯,黑乎乎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推着自行车上坡,心里像踹了个小兔子蹦蹦跳跳,进了村已是深夜。第二天早上,袅袅炊烟向天扬,保证了那么多人按时开了饭,我受到了公社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