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去鹿儿岛县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采访,是因为听了我的老友岛矢先生讲的一个故事。
岛矢先生的姐姐千代子在15岁时,随父亲在中国的厦门生活,父亲当时是一家日本银行的厦门分行的行长。1945年春,在听到特攻队员的故事后,千代子给远在鹿儿岛基地的特攻队员写了一封信,并寄出了自己折叠的纸鹤。三个月后,千代子收到了一张来自鹿儿岛的明信片,上面写着一行字:“我明天就要出征,这是我留在世间的最后的书信。我将带着你的纸鹤冲向敌舰!再见,好好地活下去!”
千代子哭了三天,她知道,自己在收到这一封明信片时,他早已经不在人世。
这一张明信片,她藏了一生。2年前,已经83岁的千代子查出癌症,住院时托付给弟弟一件事:“请找到他的亲人,一定要让明信片送还给他的亲人。”
岛矢先生最后通过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战死者名册,查到了这位寄明信片的特攻队员的家址,并陪伴姐姐来到熊本县,将这一张明信片交到了特攻队员妹妹的手中。妹妹抱住千代子哭:“哥哥那时才17岁。”

女学生当年送别特攻队员出征的照片

知览特攻和平会馆外景
向知览特攻和平会馆提出采访申请,是在去年10月。会馆说,这事得请示南九州市政府。后来,南九州市政府要求我们提供详尽的媒体和记者个人资料。等了整整半个月,才等来通知:“可以来采访”。于是,我从东京坐飞机到福冈,从福冈开车3个多小时,抵达了日本本土最南端——知览町,隔海就是冲绳岛。
接待我的是馆长菊永克幸先生。他告诉我:“你是第一位正式来馆采访的亚洲地区记者”。他知道,我是中国人。
菊永馆长特地给我安排了一位解说员,他有一个极其简单的姓,叫“峰”。峰老先生已经80多岁,就出身在知览町。特攻队员们驾机赴死时,他刚满15岁,整天趴在基地外的战壕里看飞机一架一架起飞,却很少看到有飞机回来。

峰老先生和菊永馆长(右)
峰老先生倒是很直爽,刚落座,就对我说了一句话:“你们中国人怎么看这些特攻队员,我不管。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我没有反驳,因为我不是来反驳的,我是想弄清楚:当年日本军部为什么会采用如此残虐的手段,让这么多年轻人去充当人肉炸弹?而这些年轻的特攻队员,又是带着怎样的悲壮心情去送死?
面对我的提问,峰老先生恢复了情绪,给我讲述了特攻队产生的背景。
太平洋战争进入到1944年,日本在南太平洋各岛节节失败。号称“世界最强”的日本海军部队,23艘航空母舰先后被美军击沉。当年10月,刚刚就任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的大西泷治郎中将赶到菲律宾,企图挽回败局。但是,日本当时已经失去了与美国进行对抗性海战的能力。大西在军事会议上表示,最有效也是唯一能够用微薄的力量打击美军舰队的办法,就是组织战斗机敢死攻击部队,每架飞机带上250千克炸药,俯冲撞击美国航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阻止住美军的锐利锋芒以挽救危局,此外,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可想。
在他的组织下,一批批中学生被招募到航空预备学校学习驾机技术,人数先后达到5000余人。

特攻队员们当年驾驶的零式战斗机



发给特攻队员自杀用的短剑
1945年4月,为了阻止美军航母舰队对冲绳岛的攻击,日本海军拿出最后的一支王牌海军舰队——6万吨级的“大和”号战列舰舰队在冲绳附近海域与美军决战,结果,大和舰被美军击沉,日本彻底失去了阻挡美军向日本本土进攻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只能用人。”峰老先生说。于是,“神风特攻队”诞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17岁。“刚开始时,还教他们如何与敌机格斗。后来只教如何开动飞机,撞向敌舰。”
根据日本的一份正式记录,神风特攻队共击沉美国军舰81艘,击伤195艘。这种自杀式攻击给美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占到80%。但是,有4615名年轻的特攻队员一去不返。

菊永馆长给我戴上了一枚采访袖章,说带上这个袖章可以在馆内拍照。


展览室里展示了4500件特攻队员的遗物。菊永馆长说,知览基地是当时最大的特攻基地,冲绳战役中战死的1036名特攻队员,有439人就是从知览基地起飞的。
确实,我参观过各种各样的展览馆和纪念馆,没有像参观知览特攻和平会馆这样,内心有如此强烈的震撼。不是因为看到了这1036名战死者的遗影,而是看了一封封特攻队员的遗书。
一个人明知自己一早就要出征,活在世间的时间只剩几个小时,最后的时刻,他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在没有家用电话,没有手机的年代,他唯有写遗书。
十七八岁的孩子,遗书还能写给谁呢?我一封封看过去,发现最多的,是写给自己的母亲。还有写给姐妹(哥哥都已经上了战场)和初恋的女孩。只有几位年轻的军官,有幸结婚,因此,留下了“别妻书”。


出发前前由上司行赐“出征酒”

网友“我吃冰激凌2011”给我们翻译了几封遗书。
小川清中尉【给父母的遗言】
父亲,母亲大人
爸爸妈妈,我已经成为了一个光荣的特攻队员准备出击了。
回想起这二十年间父母对我的养育知恩,我真的是无以为报。
在你们的呵护下我一直坚信几乎没有人比我过的幸福,我决定以此来回报你们的大恩大德。
坦荡的穿过云间,坦然的面对出击任务。
此刻在我脑海中已经想不到什么生和死。
人终究一死,抱着坦荡的大义而活的光荣岁月如今已不复存在。
父亲母亲大人,请为我高兴吧。
特别是母亲你要注意你的身体,我也会为你们祈福。
我会在靖国神社时刻围绕在你们之间为父亲母亲大人今后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而祈福。
我会微笑着完成使命,出击时也是,永远的。。。
(小川清,
1945年5月11日战死于西南群岛,冲入邦克山号航母。)


穴沢少尉 【给未婚妻的遗书】
我们二人都曾齐心协力努力过,最后还是无果而终。
虽说满怀过希望,恐怕在你的内心深处也一直不敢面对“我们有缘无分”这个事实。
上个月十号,在池袋车站分别时那快乐的一天永远记在我的心中,归队后发现局势骤变。
我们被禁止写信件,每天都变得忙碌起来。
直到出击任务前一个晴朗的天气我才能有幸再给你写这封信。
但是,直到今天才发现除了你对我平时的细心照料说声感谢之外我不知道该留下什么。
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热心肠的人。
今后也不能再长时间和你交往了。问题是你今后该怎样生活。
我坚信,以你的聪明才干应该可以正确判断以后前进的道路。
但是,我如今作为一个曾经和你有过婚约,现在却要离你而去的局外人。
只想对你说,除了想祝福你以外也不知该说什么。请不要在意过去的事情,不要为过去而活。拿起勇气忘掉过去,迎接美好的将来。你今后还是要活在这个现实之中,而我穴沢则已离去。
也许我说的话过于抽象,我也不打算随便对你说什么将来为我好好活之类的话。
只是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说出现在的心理话。
接下来还有什么要说的我也在思考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
1 想读的书
2 想看的电影
3智惠子我非常想你,想和你说话。
希望你今后开开心心。
我也不会输给你,也会开心地去完成我最后的使命。
(穴沢利夫,
1945年4月12日战死于冲绳附近海域。)


茂木少尉【给母亲的遗言】
我也许以后都无法见到母亲了。
妈妈,请再让我看一下您的脸。
我什么(遗物)也不想留下。
因为十年,二十年过后会让妈妈看到我的遗物会哭泣。
妈妈,我离开君山时,会从自家上空飞过。
算是跟您道别。
今生是您的儿子,但愿来生还再做您的儿子。
(茂木三郎,
1945年5月4日战死于冲绳海域)

这一次采访已经过去快一年,但是我一直写不出这一篇文章,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去描述69年前的这一场极其残忍的战争。
我不想谴责他们,因为他们没有侵略过中国。但是,面对他们的遗像,看着他们的遗书,我更多地悲叹:当一个年轻的生命演变成战争狂人的时候,无论他是自愿,还是被迫,最终都将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但可悲的是,你死了,命令你去死的人却还活着。这公平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