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板书“瘦身”
引子:今天看了《成才导报》2007年4月25日第7版所刊发的讨论话题:当今的课堂是否还需要板书?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我的观点是:要给板书“瘦身”。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主要方面。广大教师高度重视板书设计环节,备课过程中都能精心设计板书。说课评课时也特别关注板书。
板书乃一课之纲,精彩生动之处尽在其中。一节课是否精彩,透过黑板上保留下来的板书便可一叶知秋、一窥全貌。因此,板书被视作课堂教学的精髓,深得广大教师的青睐。
精巧的板书设计是一节好课的重要前提,让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
板书设计的要求是精准、醒目、简练、易记。在板书的设计上,教师是要下一番苦功,再三斟酌、择优处之的。但是,因为备课不得法而在设计板书时走弯路的也大有人在。有的板书与教学脱节,没有实效性;有的板书累赘冗长,不够醒目,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许多老师逐渐意识到:需要自己动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粉笔的使用概率越来越低。但这并不是说,板书就不重要了,可有可无了。适当的板书还是要有的。比如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教师的示范板书便无可替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其师必有其徒,教师的板书具有示范、引导作用,但切忌面面俱到,让人感觉好像是在记“流水账”。匠心独具的板书,都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想象空间。
教师切不可为了板书而板书,在设计板书时要注重它的实用性。比如教材中有些内容是要求学生背诵或复述的,那么教师的板书应当是对教材最精炼的概括,对学生的背诵或复述能起到统领、提示作用。
当然,这里强调的只是给板书“瘦身”,要求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多用“减法思维”,能少写的尽量少写,能不写的尽量不写,有时还要适当地把板书权交给学生。我们应当摈弃的是那些毫无意义、可有可无的板书,而追求凝练、精准、醒目、实用的板书。
其实,板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为人师者去反复推敲、静心修炼,如此才能达到投石问路、点石成金的效果。
但愿教师的板书能够成为源自学生心灵的真实触动,能够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万能钥匙,能够成为升华学生情感的心灵鸡汤。
(注:此博文发表于2007年5月30日的《宿迁日报》“教育周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