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好了,经济发展了,人们收入提高了,旅游的需求自然会旺盛起来。祖国的大好河山谁都想看看,祖国的灿烂文化谁都想见见,旅游产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一个绿色的可循环的产业。但目前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很多,许多地区景区很美,但人们的旅游体验不美。许多地区景点很好,可就是没有多少人去旅游参观。
如何解决目前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从自己旅游实践活动和道听途说游人们的吐槽,认为许多地方的旅游业要良性健康发展,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导游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是目前中国普通百姓的旅游仍然停留在观光游阶段,没有导游,会让我们在旅行过程中,错失许多美丽景观和美好体验。虽然许多景区已经配备电子导游器,但人工讲解必不可少。而对于旅行团而言,带团导游更是不可代替。因为带团导游不仅需要讲解旅途风光,还要处理旅行过程的相关事务(吃、住、行)。目前旅游市场对导游的需求很大,发展旅游观光业,不能忽视导游队伍的培养,加强导游队伍的建设,可提升旅游观光业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可以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当然,导游市场存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就业人数少,而是导游队伍整体素质低,专业知识差,职业素养低,政府对导游的管理也跟不上市场变化和游客要求。
其次,旅行社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之一,而旅行社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景区的发展,成为拖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有实力、有信誉、著名的的旅游公司太少 ,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小旅行社基本都是挂靠在大旅行社的旗下,大旅游公司垄断经营(国旅、青旅等几家大公司),小旅行社恶性竞争,受伤害的是中国的老百姓和中国旅游市场的信誉。旅行社需要连锁经营方式,否则很难生存和发展,旅游业应该加大资本的吸引,旅游公司应该借鉴快捷酒店和快餐业的发展模式,严格统一的标准、高质量的服务、透明实惠的价格,旅行社要让老百姓看着省心、用着放心。而不能靠忽悠,旅行社不能存在旅游没有回头客,来一个宰一个想法。
其三,景区管理,中国的名胜古迹和秀美山河众多,中国人想看的景点、值得去的景点也数不胜数,旅游资源不愁。目前。地方政府对景点的建设的热情也大幅度提升,许多景点的基础设施条件在不断改善,去景区的路基本都解决了。景区的任务不是把人请进来就完成任务,而是要让人玩好、吃好、心情好。为什么现在普遍感觉旅游就是受罪,原因是景区管理能力严重滞后旅客的需求。没有热门景区不拥挤的,没有旅游黄金周索道不长时间排队的。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没有办法,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把游客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提前让游客知道拥挤情况,相对准确地安排游客何时乘坐索道,何时进景区。有一次在四川著名景区旅游,不是黄金周之类的旅游旺季,我们乘坐索道排队的时间也长达好几个小时,如果景区能够提前给游客排好上山序号,买票时就告知大约几点去排队(有些景区已经如此做了),至少可以节省游客2/3的时间,游客可以更好的欣赏山上、山下的风景,而不必要在拥挤的索道处长时间排队。因为索道之类的交通工具投运能力和等待时间都是可以推算出来的。而且游客都有手机,景区也可以提醒购票游客何时去排队。景区管理提升的空间非常大,不能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的提升。
其四, 旅游购物和旅游当地土特产商品的的推销问题,旅游和购物不可分割,但强制购物已经成为败坏中国旅游市场声誉的最大毒瘤。出门旅行的人几乎都有被强制购物和购买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的经历。旅游景区出售特色商品和当地土特产没有问题,部分游客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景区的整体效益,只是如何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旅游纪念品必须由景区独家设计、独家经营,而且只能在景区内销售,景区内不应该让小商小贩任意出售。景区内商店只销售本景区相关的纪念品。土特产的销售要在景区之外,设立专门的销售市场,允许商贩在市场经营,但品质保证和价格公道,由市场对客户负责,如同连锁超市一样,保护游客利益是市场监管的主要责任之一。不能景区内或景区建设商店出租,只收租金和管理费,而不对游客的利益负责。
其五,旅游宣传和旅游中介服务要跟上,酒香也怕巷子深,许多地区的“小”景点也非常好看,不比大景区逊色,要文化有文化,要景色有景色,完全可以满足旅游达人们的欣赏要求,可是景区再好,没有人知道不行,没有人介绍景点特色不行,没有人告诉旅客如何到达景点不行,旅游业发展不仅要靠景区软硬件设施过硬,还要靠宣传。而如何在新时代、新媒体上做好文宣工作,是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